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集納-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7-10 18:55:06新聞集納是一種短新聞的發(fā)布形式,又稱 新聞集錦 。一般把若干則簡訊分類編排,并冠以欄目或題目刊出或播出。這種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稿件,擴大版面或節(jié)目的信息容量,但一次集納的條數(shù)不宜太多,表達也要力求簡明。2、名詞解釋:新聞集納(中國傳媒大學,2005)3、名詞解釋:專版、專欄(中國傳媒大學,2006)4、名詞解釋:新聞集納(四川大學,2004)專欄、專版;新聞體裁、報道形式;系列報道;新聞編輯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語言??-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7-10 19:01:11就像文學有文學語言一樣,新聞也有新聞的語言。新聞語言要通俗化,這是因為新聞的受眾很廣泛,受眾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新聞語言通俗化,是吸引受眾的基礎。我國目前新聞語言存在不少毛病,歸根結(jié)底就是不太通俗。我以為,以下五種方法可使新聞語言通俗化。二、不用公文語言。公文是公務文書的簡稱,有時也稱文件,如命令、決定、通知、通報、報告等等。公文有公文的語言。平實,是公文語言的特點。目前,我國新聞媒體中用得較多的公文語言模式有三種:喜歡用 該 ,喜歡用 第一 第二 第三 ,喜歡用 一是 二是 三是 。這些字或句式用在公文中是很合適的,因為公文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了公文的用語必須嚴謹明了,容不得花里胡哨。但這類字、句式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中就使報道顯得不倫不類了,既不像公文,又不像報道。目前我國新聞媒體上為何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不倫不類的文體呢?原因就在于,我們有不少新聞記者熱衷于泡會議,跑機關(guān),把別人現(xiàn)成的公文如通報、通知拿到手里稍微一改作新聞發(fā)表。這樣的新聞報道,難免公文味。筆者并不反對收集與采訪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公文。收集包括公文在內(nèi)的材料,是采訪的方法之一。問題是,我們根據(jù)收集到的公文寫新聞報道時,不能抄公文,而要把公文中有新聞價值的東西用新聞語言表達出來,切不可留下公文的痕跡。比如說,通報中稱某人或某單位時,一般用 該同志 或 該單位 。我們在據(jù)通報寫新聞報道時,就不能照搬通報中的這種模式,應該把 該同志 用 他 或 她 代替,把 該單位 用 這個單位 代替。又如,新聞報道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 一是 二是 三是 或 第一 第二 第三 的語句模式,完全可以用分號(;)來表示并列關(guān)系,或者用 和 、 及 、 或 、 或者 來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三、慎用古漢語。古漢語有以下優(yōu)點:簡練;詞匯豐富,表達方法變化多;從修辭的角度看,煉字的工夫深;寫情寫景長于造境;委婉;注意句法整齊;聲音和諧;風格上百花齊放。寫作新聞報道常常借鑒古漢語的這些優(yōu)點。新聞報道,偶爾引用一兩句子曰、詩云之類,以增強內(nèi)容的分量,當然可以,但這引文還是以古漢語的面貌出現(xiàn),沒有 化入 現(xiàn)代文,并不是這里所謂的借鑒;興之所至,隨手抓來一些文言詞語,放在新聞報道中,圓鑿方枘,文白不能水乳交融,更不是這里所稱的借鑒。借鑒,要取其神而遺其形;或者偶爾采用少數(shù)詞語,這雖然是取形,放在新聞報道里卻順理成章,能夠更恰當?shù)乇硪猓耵斞赶壬挠行┳髌纺菢?,當然也未嘗不可??傊褋碜怨艥h語的東西 融會 到自己的筆下,而不是 攙雜 在自己的報道里。取其神而遺其形,如果能夠做到,水乳交融沒有問題。問題是采用少數(shù)詞語,要怎么才是 融會 而不是 攙雜 。情況千變?nèi)f化,很難具體說明,但可以用耳朵作個尺子量一量,凡聽起來生硬,明顯覺得不像日常說話的,是 攙雜 而未 融會 ,反之是已經(jīng) 融會 而不是 攙雜 。如某報刊登的一條新聞報道中說: 這樣的新療法應該公諸于世。 這句話中的 諸 是 之于 的合音,說 公諸于 ,等于說 公之于于 ,當然是錯的。總之,新聞報道中要慎用古漢語,切莫亂用、濫用。四、選用熟語。熟語是指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組織,包括成語、諺語、歇后語等。五、多用修辭。修辭就是研究怎樣把話說得好。有些新聞報道者,把修辭學看得很深奧,其實,修辭學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大學問。我們在平時的新聞報道中,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修辭手段,只是運用得好壞優(yōu)劣不同罷了。比如報道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 鐵飯碗 、 大鍋飯 、 走后門 等話,其實都是修辭中的比喻說法,由于大家用慣了,也就不覺得是在運用修辭手段了。修辭的方式很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從內(nèi)容方面著眼的,包括比喻、借代、比擬、摹狀、對比、映襯、夸張、婉言、雙關(guān)、反語、引用、警策等;另一類是從語言形式方面著眼的,包括對偶、排比、疊用、蟬聯(lián)、回環(huán)等。這兩類修辭方式的性質(zhì)雖然不同,關(guān)系卻很密切,像比喻、借代、對比、映襯、雙關(guān)、警策等就跟語言形式有關(guān),而對偶、排比之類,往往也涉及內(nèi)容。在新聞報道中,用得比較多的修辭方式主要有兩種:比喻和比擬。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說法。比喻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刻畫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魏巍在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對一個青年戰(zhàn)士的刻畫: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 。新聞報道中運用比喻,第一要貼切,第二要創(chuàng)新,第三要通俗。比擬就是把無生命的東西當做有生命的東西來描寫,或把有生命的東西當做無生命的東西來描寫。前者叫擬人,后者叫擬物。新聞報道中擬人用得較多。如湖南《常德日報》有篇關(guān)于水稻老品種被淘汰的報道,題為《我的退休報告》,通篇是擬人的手法,報道顯得生動活潑。在新聞寫作中,要把以上五種方法綜合運用。即:要在避免用生僻字詞、公文語言和慎用古漢語的前提下,選用熟語、運用修辭;反過來,選用熟語、運用修辭,要避免用生僻字詞、公文語言和慎用古漢語。否則,新聞報道的語言仍然是難以通俗化的。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特性??-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7-10 18:57:13關(guān)于新聞的特性,我歸納了三點:一是真實性,二是時效性,三是可讀性。1、真實性。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與文學有天壤之別的區(qū)別:文學作品可以虛構(gòu),可以是張三的嘴、李四的眼、王五的鼻集中于一個人身上,它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東西;新聞絕對不允許虛構(gòu),不允許添油加醋、添枝加葉。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捏造新聞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我們知道,新聞一旦嚴重失實且含有侮辱、誹謗他人的內(nèi)容即構(gòu)成侵害名譽權(quán)的責任。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名譽權(quán)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第4款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