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學是怎么定義的? - 行測知識
安全心理學是怎么定義的?減小字體增大字體安全心理學是怎么定義的?
safetypsychology
研究勞動中意外事故發(fā)生的心理規(guī)律并為防止事故發(fā)生提供科學依據的工業(yè)心理學領域。其主要研究內容有: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勞、情緒波動、注意力分散、判斷錯誤、人事關系等對事故發(fā)生的影響。②工傷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齡、性別、工作經驗、情緒狀態(tài)、個性、身體條件等與事故發(fā)生率的關系的研究。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學對策,如從業(yè)人員的選拔(即職業(yè)適宜性檢查),機器的設計要符合工程心理學要求,開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傳,以及培養(yǎng)安全觀念和安全意識等。
用戶名:!查看更多評論
分值:100分55分1分
內容:!
通知管理員驗證碼:點擊獲取驗證碼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 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1-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5:53:36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2.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2)人的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3.心理與行為、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是什么?(1)心理與行為:行為是有機體的反應系統(tǒng)。它有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行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外部行為;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現象是一種主觀精神現象,而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它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通過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2)意識與無意識:人的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欲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wěn)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人的意識表現為人能夠預先計劃自己的行動,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能堅持預定的方向,分析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行為的結果與目的進行對照,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人不僅能意識到客體的事物,而且還具有自我意識。低等動物沒有自我意識,嬰兒的自我意識也沒有發(fā)展起來。自我意識具有分析和評價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識外,還有無意識現象。無意識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的心理現象。如:人在夢境中產生的心理現象主要就是無意識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識的支配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有精神錯亂,大腦損傷的人病人,他們的行為才失去意識的控制,而完全為無意識的欲望所支配。4.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人的心理現象是非常復雜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研究。但概括起來主要研究的問題是:(1)心理過程;(2)心理結構;(3)心理的腦機制;(4)心理現象的發(fā)生與發(fā)展;(5)心理與環(huán)境。5.心理學的研究類型?心理學的研究類型有:因果研究、相關研究、個案研究。6.研究心理學的意義?科學的預測現象,有效的控制現象和從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在理論和實踐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1)理論意義:科學正確的解釋心理現象,對于我們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意義。(2)實踐意義:通過科學的認識心理現象,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引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并且可以運用心理的規(guī)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指導不同領域的實踐。7.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學科分支?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yī)學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1)普通心理學:①研究心理現象產生和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以及各種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規(guī)律;②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理論;③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方法。(2)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生理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心理生理學研究心理活動引起的生理功能的變化。(3)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的種系發(fā)展『比較心理學』和人心理個體發(fā)展『畢生發(fā)展心理學』(4)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心理現象,揭示教育同心理發(fā)展的相互關系。(5)醫(yī)學心理學: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診斷、治療及預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產物。(6)工程心理學:是心理學與現代技術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配置和機能協(xié)調,實現人、機器、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條件下從事工作。(7)社會心理學:是系統(tǒng)的研究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科學。8.為什么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學科?(1)學科分類中通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部類。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本體,及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2)人又是社會的實體,人的心理的發(fā)生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此外心理學還研究團體心理和社會心理,這些心理現象更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傊睦韺W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所以心理學處在中間位置,因而叫做中間科學或者邊緣科學。9.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么?(一)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tǒng)、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fā)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采用: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2、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3、由于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觀察法的成功取決于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tài)度。觀察法的缺陷:1、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2、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3、由于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4、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二)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么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三)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是借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于發(fā)現事件的因果聯系,并可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于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有些變量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量和獨立變量。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量。(四)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fā)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10.現代心理學的歷史背景事件:(1)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2)唯理論-著名代表是法國哲學家讓內 笛卡兒。(3)經驗主義起源于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經驗主義先驅)和洛克(奠基人)。(4)英國經驗主義形成聯想主義,代表人物是詹姆士?穆勒、約翰?穆勒、培因。(5)近代哲學思潮為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實驗生理學是現代心理學實驗方法的直接來源。(6)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看成是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標志。11.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哪些?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構造主義』--奠基人是德國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并把經驗分為感覺、意想和激情狀態(tài)三種元素。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研究方法強調內省法?!簷C能主義』――創(chuàng)始人美國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爾。主張研究意識,他們把意識看成是一個川流不息的過程。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推動向實際生活的發(fā)展?!盒袨橹髁x』――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fā)表《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學》。行為主義特點: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2、反對內省法,主張用實驗法?!焊袷剿睦韺W』――創(chuàng)始人有德國的韋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體。整體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他們重視心理學實驗,在知覺、學習、思維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整體 ?!壕穹治鰧W派』――由奧地利的維也納精神病醫(yī)生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一個學派。重視研究成年人的異常行為分析。并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重視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12.現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1)生理心理學的研究(2)行為主義研究(3)心理分析研究(4)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fā)表《認知心理學》一書。(5)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13.中國心理學的發(fā)展?(1)中國現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始于1917年,標志就是北京大學首次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2)1920年,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3)1921年,中華心理學會在南京成立。(4)1980年,中國心理學會被正式接納加入世界心理學聯合會。附錄:名詞解釋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1.腦的進化:(1)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生: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變形蟲) 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tǒng)、感受器官和效應器官。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專門接受刺激的特殊細胞,形成了專門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同時出現了協(xié)調身體的神經系統(tǒng),組成了網狀神經系統(tǒng)。水螅已經具有了高等動物的反射弧的雛形,這也是神經系統(tǒng)的最初形態(tài)。(2)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蚯蚓-出現了神經節(jié),頭部神經節(jié)發(fā)達,稱為發(fā)頭現象。發(fā)頭現象的出現為腦的產生準備了條件。蚯蚓的神經系統(tǒng)是鏈索狀的,稱為鏈狀神經系統(tǒng)。昆蟲-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jié):頭部、胸部和腹部。它們的神經系統(tǒng)稱為節(jié)狀神經系統(tǒng)。(3)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脊椎動物的體內背側有一條脊柱骨,稱脊椎。脊椎動物是管狀神經系統(tǒng)且其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神經系統(tǒng)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小腦)。爬行動物出現了大腦皮層。(4)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哺乳動物-(嚙齒類、食肉類、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更加完善,大腦半球開始出現溝回,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tǒng)的最高部位。2.從低等脊椎動物到高等脊椎動物腦得進化:(1)腦的相對大小的變化 腦指數(2)皮層相對大小的變化 皮層指數(3)皮層內部結構的變化 腦的功能區(qū)3.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1)神經元 1891年,瓦爾岱耶提出。是具有細長突起的細胞,它有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胞體:最外是細胞膜,內含細胞核和細胞質。細胞質有神經原纖維、尼氏體、高爾基體、線粒體等。其中神經原纖維和尼氏體是神經元特有的結構。樹突 較短,負責接受刺激,將神經沖動傳向胞體。軸突 較長,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經原纖維。軸突作用是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出去,到達與它聯系的各種細胞。神經元按突起的數目分為:單極細胞,雙極細胞和多極細胞。按功能分為:內導神經(感覺神經)、外導神經(運動神經)、中間神經。(2)膠質細胞 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有大量的膠質細胞。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溝通有重要作用。1,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了線路,并恢復受損的細胞;2,在神經元周圍形成絕緣層,使神經沖動得以快速傳遞;3,給神經元輸送營養(yǎng),清除神經元間過多的神經遞質。4.神經沖動的傳遞(1)神經沖動的電傳導 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2)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 神經沖動在細胞間傳導神經回路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最簡單的神經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系統(tǒng)的中樞部位、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5.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有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tǒng)。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兩部分。(1)周圍神經系統(tǒng):脊神經、腦神經、植物性神經。A.脊神經發(fā)自脊髓,穿椎間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經纖維混合組成。脊髓前根纖維屬運動性,后根纖維屬感覺性?;旌虾蟮募股窠浭沁\動兼感覺的。B.腦神經: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C.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2)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髓和腦A.脊髓。作用:1,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B.腦干: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延腦在脊髓上方,背側覆蓋著小腦。作用: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腸胃等活動,叫 生命中樞 。橋腦在延腦上方,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之間傳遞信息必經之路,它對人的睡眠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中腦位于丘腦底部,小腦、橋腦之間。C.間腦:丘腦和下丘腦丘腦-所有來自外界感覺器官的輸入信息通過丘腦導向大腦皮層,從而產生視、聽、觸、味的感覺。對控制睡眠和覺醒有重要意義。下丘腦-調節(jié) 植物性神經 ,對維持體內平衡,控制內分泌腺的活動有重要意義。D.小腦:有小腦皮層和髓質。作用:主要是協(xié)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xié)調動作。E.邊緣系統(tǒng):有扣帶回、海馬回、海馬溝、附近的大腦皮層。邊緣系統(tǒng)與動物的本能有關,還與記憶有關。6.大腦的結構和機能(1)大腦的結構:三大溝裂: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四大葉: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大腦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經細胞和無髓神經纖維覆蓋,叫灰質,也就是大腦皮層。大腦半球內面是由大量神經纖維的髓質組成,叫白質。還有橫行聯系的胼胝(Pian Zhi)體。(2)大腦的分區(qū)和機能:布魯德曼的皮層分區(qū)。分成初級感覺區(qū)、初級運動區(qū)、言語區(qū)、聯合區(qū)。A.初級感覺區(qū):視覺區(qū)、聽覺區(qū)和機體感覺區(qū)。視覺區(qū)-第17區(qū),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聽覺區(qū)-第41,42區(qū),產生初級聽覺。機體感覺區(qū)-第1,2,3區(qū)。產生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運動覺和內臟感覺。軀干、四肢在體感區(qū)的投射關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B.初級運動區(qū):-第4區(qū),稱運動區(qū)。功能是發(fā)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jié)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及身體各部分的運動。C.言語區(qū):主要定位于大腦左半球。其中有一個言語運動區(qū)覺布洛卡區(qū),即布魯德曼的第44、45區(qū)。這個區(qū)域損壞會發(fā)生運動失語癥;威爾尼克區(qū)是一個言語聽覺中樞,損傷將會引起聽覺失語癥。D.聯合區(qū):感覺聯合區(qū)、運動聯合區(qū)和前額聯合區(qū)。大腦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右半球則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7.腦功能學說(1)定位說:開始于加爾和斯柏茲姆的 顱相說 。真正的定位說開始于失語癥人的臨床研究。1825年,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于大腦額葉,并且控制是在左半球。功能定位于大腦的某一區(qū)域(2)整體說:弗羅倫斯實驗采用局部毀損法發(fā)現,動物可以恢復功能。從而提出腦功能的整體說。拉什利的腦毀損實驗發(fā)現腦損傷后對習慣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礙,并且這種障礙于損傷的面積有密切的關系。提出了均勢原理和總體活動。大腦皮層的各個部分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fā)生作用;并且大腦以總體發(fā)生作用。(3)機能系統(tǒng)學說:魯利亞,認為腦是一個動態(tài)的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機能系統(tǒng)。在機能系統(tǒng)的個別環(huán)節(jié)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會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上看,大腦皮層的機能定位是一種動態(tài)的和系統(tǒng)的機能定位。魯利亞把腦分為三個緊密聯系的機能系統(tǒng):第一機能系統(tǒng)即調節(jié)激活與維持覺醒狀態(tài)的機能系統(tǒng),也叫動力系統(tǒng)。由腦干網狀結構和邊緣系統(tǒng)等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腦皮層的一般覺醒狀態(tài),提高它的興奮性和感受性,并實現對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第一機能系統(tǒng)并不對某個特定的信息進行加工,但卻提供了各種活動的背景。當這個系統(tǒng)受到損傷時,大腦的激活水平或興奮水平將普遍下降,并影響對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對行為的調節(jié)。第二機能系統(tǒng)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儲存的系統(tǒng)。它位于大腦皮層的后部,包括皮層的枕葉、顳葉和頂葉以及相應的皮層下組織。其基本作用是接受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刺激,對它們進行加工,并把它們保存下來。第三機能系統(tǒng)也叫行為調節(jié)系統(tǒng),是編制行為程序、調節(jié)和控制行為的系統(tǒng)。它包括額葉的廣大腦區(qū)。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調節(jié)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反應;實現對運動的組織,制定運動的程序;產生活動的意圖,形成行為的程序,實現對復雜行為形式的調節(jié)與控制。魯利亞認為,人的各種行為和心理活動是三個機能系統(tǒng)相互作用、協(xié)同活動的結果。其中每個機能系統(tǒng)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魯利亞的研究,特別是關于心理機能定位的研究,豐富和發(fā)展了腦功能的理論,引起了各國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的普遍重視。(4)模塊說: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中出現的一種重要理論。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并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的。這些模塊復雜而巧妙的結合,是實現復雜而精細的認知功能的基礎。認知神經科學的許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塊學說。8.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1)腺體-分外分泌腺(有管分泌腺)如:汗腺和胃腺;和內分泌腺(無管分泌腺)如內分泌物和荷爾蒙。內分泌腺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可以決定:1、身體的發(fā)育;2、一般的新陳代謝;3、心理發(fā)展;4、第二性征的發(fā)展;5、情緒行為;6、有機體的化學成分。(2)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科學家發(fā)現共有27種內分泌腺。①甲狀腺-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②副甲狀腺-保持血液和細胞內鈣的濃度有重要作用。③腎上腺-維持體內鈣離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④腦垂體-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種不同的內分泌腺,因而稱為 主腺 。⑤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進第二性征的發(fā)育。附錄:名詞解釋第三章 感覺1.感覺和感覺的意義感覺 人腦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感覺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感覺提供了內外環(huán)境的信息。(2)感覺保證了機體與環(huán)境的信息平衡。(3)感覺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心理現象的基礎,是人的全部心理現象的基礎。感覺是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它和一切心理現象一樣,具有反射的性質。感覺不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動,還包含了效應器的活動。20世紀初,美籍的德國心理學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遠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如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等。遠刺激是指來自物體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長的光線、一定頻率的空氣振動等。遠刺激是屬于物體自身的,因而不會有很大變化;而近刺激是感覺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2.感覺的編碼[編碼]將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或者將一種符號系統(tǒng)轉化為另一種符號系統(tǒng)。(1)感覺編碼 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能量,這些能量必須經過感官的換能作用,才能轉化為神經系統(tǒng)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沖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覺編碼。(2)19世紀德國生理學家繆勒提出了[神經特殊能量學說]。認為各種感覺神經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們在性質上是互相區(qū)別的。每種感覺神經只能產生一種感覺,而不能產生另外的感覺。感官的性質不同,感覺神經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在他看來,感覺不取決于刺激的性質,而取決于感覺神經的性質。它否定了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認識論上是錯誤的。(3)感覺編碼的研究有兩種代表性的理論:特異化理論和模式理論A. 特異化理論:不同性質的感覺是有不同的神經元來傳遞信息的。B. 模式理論:編碼是由整組神經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過某種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大,而其他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小。3.感受性與感覺閾限(1)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A.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這種感覺的最小刺激量。B.絕對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絕對感覺閾限和絕對感受性成反比?。?)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A.差別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B.差別感受性:對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在數值上也成反比例!韋伯定律:K=△I / I (I為標準刺激的強度或原刺激量;△I為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增量,即JND;K為一個常數。根據韋伯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某種感覺的敏銳度。韋伯分數越小,感覺越敏銳。但是,韋伯定律只適應于強度的中等刺激。4.刺激強度與感覺大小的關系感覺強度與感覺大小存在兩種關系:費希納的對數定律和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1)對數定律 P=K logI(P為感覺量,即感覺強度;K為韋伯定律中的常數;I為指的是刺激量)公式表明當刺激強度按幾何級數增加時,感覺強度只按算術級上升。當物理量迅速上升時,感覺量是逐步變化的。注意:費希納的對數定律是在韋伯定律的基礎上研究的,所以該定律只有在中等強度的刺激時才適用。(2)乘方定律 P=K In(P為感覺的大??;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評定的某類實驗的常定特征)公式表明知覺的大小是與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5.視覺的生理機制:視覺:光刺激于人眼所產生的。視覺的生理機制包括折光機制、感覺機制、傳導機制、中樞機制。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眼球壁分三層:外層為鞏膜和角膜(屈光作用);中層為虹膜、睫狀肌和脈絡膜;內層是網膜(感光)和視神經內段。眼球內容物包括晶體、房水和玻璃體。都是屈光介質。眼球外面還有三對眼肌,分別受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支配。網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層。由外層的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中間的雙極細胞;內層的神經節(jié)細胞。棒體細胞和錐體細胞不同點:(1)形態(tài)上具有明顯的區(qū)別。一個是棒狀一個是椎狀。(2)在網膜上的分布也不同。網膜上對光最敏感的區(qū)域中央窩只有錐體細胞沒有棒體細胞;離開中央窩棒體細胞逐漸增多,在16o-20o度處最多。在網膜的邊緣只有少量的錐體細胞。在中央窩附近,有一個對光不敏感的區(qū)域叫盲點,來自視網膜的視神經節(jié)細胞的神經纖維在這里聚合成視神經。(3)功能不同。棒體細胞是夜視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條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體的明、暗;錐體細胞是晝視器官,在中等和強的照明條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體的細節(jié)和顏色。6.視覺的基本現象:視覺的基本現象有:明度、顏色、視覺中的空間因素和時間因素。色覺理論:(1)三色說: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假定認得視網膜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每種感受器只對光譜的一個特殊成分敏感。當他們分別受到不同波長的光刺激時,就產生不同的顏色經驗。但是這個理論無法解釋紅綠色盲。(2)對立過程理論:黑林提出了四色論,這是對立過程理論的前身,黑林認為:視網膜存在著三對視素:黑-白視素、紅-綠視素、黃-藍視素。他們在光的刺激下表現為對抗的過程,即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赫爾維奇和詹米遜用心理物理學方法證實了黑林的對立過程理論。發(fā)現了三種對立細胞:黑白、紅綠、黃藍。其中黑白細胞與明度有關,紅綠和黃藍細胞與顏色編碼有關。有這些發(fā)現,我們相信:在視網膜上存在的三種錐體細胞,分別對不同波長的光敏感。在網膜水平,色覺是按三色理論提供的原理產生的;而視覺系統(tǒng)更高水平上,存在著功能對立的細胞,顏色的信息加工表現為對立的過程。7.視覺的一些現象:(1)暗適應: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時間過程。(2)明適應:照明開始或有暗處轉入明處時視覺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3)普肯耶現象:當人們從錐體視覺向棒體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將向短波方向移動,因而,出現了明度不同的變化,這種現象就叫普肯耶現象。(4)馬赫帶:指人們在明暗變化的邊界,常常在亮區(qū)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qū)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這就是馬赫帶現象,馬赫帶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經網絡對視覺信息進行加工的結果。(5)后像: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現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個短暫時間,這種現象就叫后像。(6)閃光融合:斷續(xù)的閃光由于頻率增加,人們會得到融合的感覺,這種現象叫閃光融合。(7)視覺掩蔽:在某種時間條件下,當一個閃光出現在另一個閃光之后,這個閃光能影響到對前一個閃光的覺察,這種效應叫視覺掩蔽。(8)視敏度:指視覺系統(tǒng)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jié)的能力。8.聽覺基本現象:(1)音調和頻率的關系:音調是一種心理量,它與聲波的物理特性頻率的變化不完全對應。在1000赫茲以上,頻率與音調幾乎是線性的,音調的上升低于頻率的上升;但在1000赫茲以下,頻率與音調的關系不是線性的,音調的變化快于頻率的變化。(2)音響和頻率的關系:在相同的聲壓水平上,不同頻率的聲音響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聲壓水平卻可產生同樣的音響。(3)人的聽覺頻率范圍為16赫茲-20000赫茲,其中1000赫茲-4000赫茲是人耳最敏感的區(qū)域。(4)聲音掩蔽:一個聲音由于同時起作用其他聲音的干擾而使聽覺閾限上升。9.聽覺理論(1)【頻率理論:也叫電話理論。是1886年,物理學家羅?費爾提出來的。認為:內耳的基底膜和鐙骨按相同的頻率運動,振動的數量與聲音的原有頻率相適應。頻率理論很難解釋人耳對聲音頻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底運動。(2)共鳴理論:也叫位置理論。是赫爾姆霍茨提出。因為基底膜的橫纖維長短不同,因而能夠對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后來人們發(fā)現基底膜橫纖維的長短與頻率的高低之間并不對應。(3)行波理論:生理學家馮 貝克西發(fā)展了共鳴理論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論-行波理論。認為:聲波傳到人耳,將引起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部開始,逐漸向蝸頂推進,振動的幅度也隨著逐漸增高,從而實現了對不同頻率的分析。但是行波理論難以解釋500赫茲以下的聲音對基底膜的影響(但可以用頻率理論解釋)。(4)神經齊射理論:韋弗爾提出的。認為:當聲音頻率低于400赫茲時,聽神經個別纖維的發(fā)放頻率是和聲音的頻率對應的,當聲音頻率提高,個別神經纖維無法單獨對它作出反應,這種情況下,神經纖維將按齊射原則發(fā)生作用。但是,對于5000赫茲以上的頻率,神經齊射理論無法解釋。10.其他感覺(1)膚覺:觸覺、冷覺、溫覺、痛覺。(2)嗅覺和味覺(3)內部感覺:動覺、平衡覺和內臟感覺。附錄:名詞解釋第四章 知覺1.知覺中的數據驅動和概念驅動理論數據驅動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覺直接依賴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對這些特性的加工。概念驅動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覺系統(tǒng)不僅要加工外部輸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頭腦中已經存儲的信息。2.大小-距離不變假設我們知覺的物體的大小與物體在網膜上投影的大小有關系,人們在知覺物體時,似乎不自覺的解決了大小與距離的關系,即:物體的大?。骄W膜投影的大小*物體與眼睛的距離。這就是大?。嚯x的不變假設。3.錯覺理論(1)眼動理論:我們在知覺幾何圖形時,眼睛總在沿著圖形的輪廓或線條作有規(guī)律的掃描運動。當人們掃視圖形的某些部分時,由于周圍輪廓的影響,改變了眼動的方向和范圍,造成取樣的誤差,因而產生各種知覺的錯誤(有些實驗證明了眼動不是造成錯覺的真正原因)。(2)神經抑制作用理論:這是從神經生理學水平解釋錯覺的一種理論,認為:當兩個輪廓彼此接近時,網膜內的側抑制過程改變了由輪廓所刺激的細胞活動,因而使神經興奮分布的中心發(fā)生變化,結果引起幾何形狀和方向的錯覺(該理論忽略了錯覺現象和神經中樞的融合機制的關系)。(3)深度加工和常性誤用理論:錯覺具有認知方面的根源,人們在知覺三維空間物體的大小時,總把距離估計在內,這是保持物體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條件。當人們把知覺三維世界的這一特點,自覺、不自覺地應用于知覺平面物體時,就會引起錯覺??梢哉f錯覺是知覺恒常性的一種例外,是人們誤用了知覺恒常性的結果。這種理論強調了深度線索在錯覺產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論。附錄 名詞解釋第五章 意識和注意1.睡眠的四個階段:(1)第一階段:混合的、頻率和波幅都較低的腦電波。持續(xù)10分鐘。(2)第二階段:出現 睡眠錠 (即是一種短暫爆發(fā)的,頻率高、波幅大的腦電波)腦電波。持續(xù)20分鐘。(3)第三階段:腦電波的頻率會繼續(xù)降低,波幅變大,出現△波,有時會有 睡眠錠 波。持續(xù)40分鐘。(4)第四階段:稱深度睡眠,個體肌肉近一步放松,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夢游、夢囈、尿床等發(fā)生在此。(5)快速眼動睡眠(REM):在此時,個體在清醒狀態(tài)時的腦電活動很相似,△波消失,高頻率、低波幅的腦電波出現。睡眠者的眼球開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動,而且通常伴隨著夢境。2.夢的功能解釋(1)精神分析的觀點。弗洛伊德和榮格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路徑?;蛘哒f,夢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沖動和愿望以改變的形式出現在意識中,這些沖動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反映。(2)生理學的觀點?;舨忌J為夢的本質是我們對腦的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3)認知觀點。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tǒng)依然對儲存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鞏固等,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稱為夢境。3.注意的認知理論(1)過濾器理論:神經系統(tǒng)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對所有的感覺刺激進行加工。當信息通過各種感覺通道進入神經系統(tǒng)時,要先經過一個過濾機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過這個機制,接受進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斷在他的外面,而完全喪失(分耳實驗否認)。(2)衰減理論:當信息通過過濾裝置時,不被注意或非追隨的信息只是在強度上減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3)后期選擇理論:所有輸入信息在進入過濾或衰減裝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進入過濾或衰減裝置,因而對信息的選擇發(fā)生在加工后期的反應階段。(4)多階段選擇理論:選擇過程在不同的加工階段都有可能發(fā)生。其中本理論的兩個假設是:1,在進行選擇之前的加工階段越多,所需要的認知加工資源就越多;2,選擇發(fā)生的階段依賴于當前的任務要求。4.注意與認知資源分配(1)認知資源理論:注意是如何協(xié)調不同的認知任務或認知活動的。注意可以看作一組對刺激進行歸類和識別的認知資源或認知能力。這些認知資源是有限的。(2)雙加工理論:人類的認知加工有兩類:自動化加工和受意識控制的加工。自動化加工不受認知資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參與;受意識控制的加工受資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參與,并且在經過大量的練習后,可能轉變?yōu)樽詣蛹庸?。附?名詞解釋第六章 記憶1.記憶的分類:(1)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情景記憶:人們根據時空關系對某個事件的記憶;語義記憶: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guī)律的記憶,與特殊的地點、時間無關。(2)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外顯記憶:指在意識的控制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yè)產生的有意識的影響;內隱記憶:指個體在無法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yè)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3)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感覺記憶: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短時記憶: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到2分鐘;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4)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指如何作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機能和運動機能的記憶;陳述性記憶:指對有關事實和事件的記憶,他可以通過語言傳授而一次性獲得。2.記憶是一個過程記憶是一個過程,包括信息編碼、存儲和提取三個基本過程。信息編碼:是個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形式轉換的過程,包括對外界信息進行反復的感知、思考、體驗和操作。存儲:是把感知過的事物、體驗過得情感、做過的動作、思考過得問題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們的頭腦中;提?。菏侵笍拈L時記憶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過程。3.記憶的腦學說理論:(1)整合論:美國心理學家拉胥里提出。認為:記憶是整個大腦皮層活動的結果,它和腦的各個部分都有關系,而不是皮層某個特殊部位的機能。他用實驗的方法破壞動物大腦皮層的不同區(qū)域,發(fā)現大腦皮層破壞的區(qū)域越大,記憶的喪失就越嚴重。(2)定位論:法國醫(yī)生布洛卡提出腦機能定位論。認為:腦的機能是由大腦的一些特定區(qū)域負責的,記憶當然也不例外。(3)SPI理論:功能模塊。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獨立(Independent)的縮寫。這種理論認為,記憶系統(tǒng)是由多個執(zhí)行特定功能的記憶模塊構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進入記憶系統(tǒng),在一個記憶模塊中的編碼依賴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塊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說,一個記憶模塊的輸出提供給另外模塊的輸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儲在各個特定的記憶模塊中,提取一個子系統(tǒng)的信息不會牽連其他的子系統(tǒng),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是相對獨立的。4.記憶的腦細胞機制神經元和突觸結構的改變是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的生理機制。這改變包括相鄰神經元突觸結構的變化、神經元膠質細胞的增加和神經元之間突觸連接數量的增加;長時程增強作用對長時記憶有重要意義;記憶是由神經元內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來承擔的,認為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是記憶的化學分子載體。并且激素能夠影響記憶的保持。5.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1)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tǒng)的開始階段,它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tǒng)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圖象記憶是感覺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斯伯林的局部報告法證明了感覺記憶的存在。(2)短時記憶: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它最大特點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約5-9個單位,7 2),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保持的時間很短。來自感覺記憶的信息可以在短時記憶中得到加工而進入長時記憶;來自長時記憶的信息也可以進入短時記憶,并得到進一步加工。復述是短時記憶的存儲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發(fā)生遺忘。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擾引起的。(3)長時記憶構成了個體關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識經驗。長時記憶的信息容量沒有限制,良好的編碼能夠改善信息在長時記憶中的保持和提取。①長時記憶保持所需條件是:A.組織有效的復習。與遺忘斗爭的首要條件是組織記后的復習,沒有復述的信息是不可能進入長時記憶的,因此我們要復習要及時;正確分配復習時間;閱讀與重現交替進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響。B.利用外部記憶手段。C.注意腦的健康和用腦衛(wèi)生。②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認為 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 ,提出了艾賓浩斯曲線。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時間因素以外還有:1、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2、學習的程度;3、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4、識記者的態(tài)度。③遺忘的原因:1、衰退說;2、干擾說;3、壓抑說;4、提取失敗。6.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關系(1)加工深度因素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影響不同。加工深度不影響內隱記憶;但對外顯記憶則有非常明顯的影響。(2)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保持時間不同。內隱記憶隨時間延長而發(fā)生的消退要比外顯記憶慢的多。(3)記憶負荷量的變化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產生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會隨著記憶的項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記??;內隱記憶則不然。(4)呈現方式的改變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有不同的影響。感覺通道的改變會嚴重影響內隱記憶的作業(yè)成績,而對外顯記憶的效果沒有影響。(5)干擾因素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很容易受到其他無關信息的干擾,而內隱記憶則不同。附錄 名詞解釋第七章 思維1.思維的特征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規(guī)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思維的水平。2、間接性。指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3、思維是經驗的改組。思維是一種探索和發(fā)現新事物的心理過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關系,這就需要人們對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不斷進行更新和改組。2.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表象是指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是:1、表象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礎,并有利于對事物進行概括的認識。2、表象促進問題的解決。3.想象的功能1、想象具有預見的作用,它能預見活動的結果,指導人們活動進行的方向。2、想象具有補充知識經驗的作用。3、想象還有代替作用。當人們的某些需要不能實際得到滿足時,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滿足或實現。4、想象對機體得生理活動過程也有調節(jié)作用,它能改變人體外周部分的機能活動過程。4.想象的過程和種類1、想象過程是對形象的分析綜合過程,它的綜合有一下幾種形式:粘合、夸張、典型化、聯想。2、想象的種類按活動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區(qū)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現象是一種沒有目的、不自覺的產生地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它分為:再造想象、創(chuàng)造想象和幻想。(附:幻想是指向未來,并與個人愿望相聯系的想象。理想是當人們依據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來想象未來時的想象?;孟牒屠硐攵际侵赶蛴谖磥?,與人的愿望相聯系。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觀規(guī)律作依據,因而不一定具有實現的可能;而理想體現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具有實現的可能性。空想是一種不以客觀規(guī)律為依據。甚至違背事物發(fā)展的客觀進程,因而是沒有實現可能的想象。)5.思維的腦機制思維是整個腦的功能,特別是大腦皮層的功能。大腦皮層額葉負責編制行為的程序,調節(jié)和控制人們的行為和心理過程,同時,還要將行為的結果與最初的目的進行對照,以保證活動的完成。大腦半球左側顳葉和頂-枕葉與思維也有密切的關系;近年來研究還發(fā)現大腦右半球在推理中起著重要作用。6.概念結構理論概念結構的理論主要有層次網絡理論、特征表理論和原型理論。1、層次網絡理論。具有類屬關系的概念組成一個概念的網絡。在網絡中,層次越高的概念,其概括的水平越高。2、特征表理論。概念的結構是由概念的特征和整合這些特征的規(guī)則構成的。概念的定義性特征和規(guī)則相互結合就構成了各種不同性質的概念。3、原型理論。概念主要是以原型來表征的,原型是指最能代表該概念范疇的成員。7.概念形成的途徑和策略1、概念的形成有兩種學說。假設檢驗說認為,概念的形成過程是不斷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而內隱學說則認為,一些抽象概念的復雜結構是在無意識的內隱學習中獲得的。2、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通常采用四種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險性聚焦、同時性掃描和繼時性掃描。8.推理1、三段論推理。由兩個假定真實的前提和一個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這兩個前提的結論所組成。關于三段論推理出現不正確的結論的解釋有:(1)武德沃斯認為前提出現形式所造成的氣氛是造成推理錯誤的原因,這就是氣氛效應。(2)查普曼認為人們錯誤的解釋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錯誤。(3)約翰遜-萊爾德認為推理的錯誤是由于人們傾向于在前提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一個心理模型,而忽略創(chuàng)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2、線性推理。又叫關系推理。認為所給予的兩個前提說明了三個邏輯項之間的可傳遞關系。其中休騰洛切爾認為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復現在人腦中;克拉克認為推理的前提是由命題來表征的。3、條件推理。人們利用條件性命題進行的推理。人們在條件推理中,存在著一種對規(guī)則進行證實的傾向。一種觀點認為證實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導致的。9.問題解決的策略10.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1、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問題解決的策略,選擇一種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策略有算法和啟發(fā)法。2、知識在問題的解決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各個領域的專家就具備這種能力。專家和新手造成問題解決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識的數量和知識的組織方式上的不同。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響有:1,知識表征的方式;2,定勢;3,功能固著;4,動機;5,情緒;6,人際關系。11.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成分、測量和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1、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輻合思維、發(fā)散思維和遠距離聯想能力以及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等人格因素。吉爾福特把思維分為輻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并且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的主要成分。輻合思維也是創(chuàng)造性的一個組成部分。2、吉爾福特設計了發(fā)散生成測驗來測量創(chuàng)造性。測驗中,用發(fā)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chuàng)造性的高低。3、影響創(chuàng)造性的因素有醞釀和社會因素。附錄 名詞解釋發(fā)散思維-指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組織當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tǒng)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維。第八章 語言1.語言特點:語言的特性有:創(chuàng)造性、結構性、意義性、指代性和社會性與個體性。語言的結構:音位、語素、詞、句子。語言的種類:對話語言、獨白語言、書面語言、內部語言。2.語言的表征和加工過程:3.語言的生理機制:1、語言的發(fā)音機制: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2、語言活動的中樞機制:布洛卡區(qū)、威爾尼克區(qū)、角回。(1)布洛卡區(qū)病變引起的失語癥通常稱為運動性失語癥或表達性失語癥。(2)威爾尼克區(qū)病變會引起接受性失語癥,這是一種語言失認癥。切斷或損傷威爾尼克區(qū)與布洛卡區(qū)聯系起來的神經纖維束-弓形束,也將產生同樣的效果。(3)角回實現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轉換。角回損傷將會引起語義性失語癥。3、語言在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yōu)勢與語言活動。(割裂腦的研究),研究證實語言活動主要是大腦左半球的功能,但大腦右半球在語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4.語音知覺1、語音的物理性質:音調、音強、音長與音色。2、音位是在一種語言中能夠區(qū)別意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位分元音和輔音。研究音位的區(qū)別特征有助于解釋人對語音的感知。影響語音知覺的各種因素有:語音類似性,語音強度,噪音掩蔽,語境,句法、語義的作用。3、影響詞匯理解的因素:單詞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規(guī)則、字母長度或筆畫數量、字形結構、字詞的使用頻率、語音的作用、語境的作用、語義的作用。4、影響句子理解的因素:句子的類型、詞序、語境、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5、影響話語理解的因素:推理、語境、圖示作用。5.語言的產生1、語言的產生是指人們通過語言器官或手的活動把所要表達的思想說出或寫出來,他包括說話和書寫兩種形式。語言產生的單位主要有:音素、音節(jié)、語素、詞、短語、句子。2、語言產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如:構造階段:根據目的確定要表達的思想;轉化階段:運用句法規(guī)則將思想轉換成語言的形式;執(zhí)行階段:將語言形式的信息說出或寫出。附錄 名詞解釋第九章 動機1.動機功能1、動機是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fā)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不能直接觀察,但是可以通過任務選擇、努力程度、活動的堅持性和言語表示等行為進行推斷。動機必須有目標,目標引導個體行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動力。動機要求活動,活動促使個體達到他們的目標。2、動機具有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功能。動機是個體能動性的一個主要方面,它具有發(fā)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個體產生某種活動,使個體從靜止狀態(tài)轉向活動狀態(tài)。同時它還能將行為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當個體活動由于動機激發(fā)而產生后,能否堅持活動同樣受到動機的調節(jié)和支配。2.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個等級構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歸屬和愛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這五種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它們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并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層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強,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在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1、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3、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4.價值觀價值觀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旦形成,就相當穩(wěn)定。根據社會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價值觀區(qū)分為:經濟價值觀、理論價值觀、審美價值觀、社會價值觀、政治價值觀和宗教價值觀。羅克奇根據工具-目標緯度把價值觀分為工具性價值觀和終極性價值觀。價值觀的主要表現形式有:興趣、信念、理想。5.動機的理論動機的理論主要有:本能論、驅力論、喚醒論、誘因論、認知論。5、動機的認知理論?,F代認知理論認為:認知具有動機功能。動機的認知理論主要有:期待價值理論、動機的歸因理論、自我功效論、成就目標論。6.動機的種類1、根據動機的性質: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生理性動機有:饑餓、渴、性、睡眠。社會性動機有:興趣、成就動機、權力動機、交往動機。2、根據學習在動機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動機和習得動機3、根據動機的意識水平分:有意識動機和無意識動機。4、根據動機的來源分: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7.增強挫折承受力1、正確對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景3、總結經驗教訓4、調節(jié)抱負水平5、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8.意志的品質1、獨立性2、果斷性3、堅定性4、自制力附錄 名詞解釋第十章 情緒1.情緒和情感的區(qū)別和聯系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緒和情感由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情緒和情感統(tǒng)稱為感情。情緒指感情過程,情緒具有較大的情景性、激動性和暫時性。情感指具有穩(wěn)定的、深刻的社會意義的感情。情感具有較大的穩(wěn)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緒和情感都具有適應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信號功能。2.情緒緯度和情緒緯度理論1、情緒的緯度是指情緒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緒的動力性、激動性、強度和緊張度等方面。這些特征的變化又具有兩極性。2、情緒緯度的理論:3.情緒和情感的分類1、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2、情緒狀態(tài)有心境、激情和應激。3、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4.情緒與腦情緒的腦中樞機制主要與下丘腦、網狀結構、邊緣系統(tǒng)、大腦皮層等部位有密切關系。其中邊緣系統(tǒng)在情緒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正情緒時大腦左半球出現較多的腦電位活動,而負情緒時右半球出現較多的電位活動。(美國心理學家奧爾茲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證明下丘腦和邊緣系統(tǒng)中存在一個 快樂中樞 。杏仁核是恐懼反應的中樞。)情緒的外周神經機制主要與自主神經系統(tǒng)、內外分泌系統(tǒng)和軀體神經系統(tǒng)有密切關系。5.情緒理論1、情緒的早期理論『詹姆斯-蘭格理論』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和丹麥生理學家蘭格分別提出內容相同的一種情緒理論。他們強調情緒的產生是植物性神經活動的產物。后人稱它為情緒的外周理論。即情緒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詹姆斯提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在他看來,是先有機體的生理變化,而后才有情緒。所以悲傷由哭泣引起,恐懼由戰(zhàn)栗引起;蘭格認為情緒是內臟活動的結果。他特別強調情緒與血管變化的關系。詹姆斯-蘭格理論看到了情緒與機體變化的直接關系,強調了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在情緒產生中的作用;但是,他們片面強調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忽視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嚎厕r-巴德學說』認為情緒的中樞不在外周神經系統(tǒng),而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丘腦,并且強調大腦對丘腦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經活躍起來,加強身體生理的反應,而產生情緒。外界刺激引起感覺器官的神經沖動,傳至丘腦,再由丘腦同時向大腦和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發(fā)出神經沖動,從而在大腦產生情緒的主觀體驗而由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產生個體的生理變化。2、情緒的認知理論『阿諾德 評定-興奮 說』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提出。認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決定情緒的性質,從刺激出現到情緒的產生。要經過對刺激的估量和評價。情緒產生的基本過程是刺激情景-評估-情緒。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對它的評估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組織協(xié)同活動的結果,大腦皮層的興奮是情緒行為的最重要的條件?!荷澈仗氐膬梢蛩厍榫w理論』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認為:情緒的產生有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個是個體必須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二個是個體必須對生理狀態(tài)的變化進行認知性的喚醒。情緒狀態(tài)是由認知過程、生理狀態(tài)、環(huán)境因素在大腦皮層中整合的結果。這可以將上述理論轉化為一個工作系統(tǒng),稱為情緒喚醒模型。『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認為情緒是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在情緒活動中,人不僅反映環(huán)境中的刺激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同時要調節(jié)自己對于刺激的反應。也就是說,情緒是個體對環(huán)境知覺到有害或有益的反應。因此,人們需要不斷的評價刺激事件與自身的關系。具體有三個層次的評價:初評價、次評價、再評價。3、『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情緒具有動機的性質。伊扎德的情緒動機-分化理論是以情緒為核心,以人格結構為基礎,論述情緒的性質與功能。伊扎德認為:情緒是人格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是人格系統(tǒng)的動力核心。情緒系統(tǒng)與認知、行為等人格子系統(tǒng)建立聯系,實現情緒與其他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P3816.情緒調節(jié)情緒調節(jié)可分為內部調節(jié)和外部調節(jié);修正調節(jié)、維持調節(jié)、增強調節(jié);原因調節(jié)和反應調節(jié)、良好調節(jié)和不良調節(jié)。情緒調節(jié)主要發(fā)生在生理、情緒體驗、表情動作、認知和人際等方面,與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附錄 名詞解釋第十一章 能力1.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系能力與知識、技能具有密切的關系。能力不等于知識、技能。知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技能是人們通過練習而獲得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tǒng)。只有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轉化成為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識、技能的結果,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轉化。2.能力的種類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3、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4、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能力的因素說4.能力的結構理論5.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論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論。這種理論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個過程,他由不同的階段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決策過程組織起來的。6.智商智商的概念是由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提出。智商也叫智力商數,常用IQ來表示。智商是根據一種智力測驗的作業(yè)成績所計算出來的分數,它代表了個體的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關系。有比率智商和離差智商。1、比率智商。智商(IQ)=智齡/實齡 1002、離差智商。智商(IQ)=100+15ZZ=X-X- /SD (SD代表團體分數的標準差)7.智力測驗的標準化問題智力測驗是衡量人的智力和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工具。編制標準化智力測驗要經過標準化的過程,建立常模,并注意測驗的信度和效度。1、標準化與常模。(1)按照測驗的性質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測驗題目。(2)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試,確定標準化樣本。(3)施測程序標準化。測驗的施測和評分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4)統(tǒng)計結果,建立常模。2、信度:指測驗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復測驗時能否提供相同的結果來說明。3、效度:指測驗能測量到所需要測的東西,即測驗的有效性。8.影響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原因1、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受遺傳影響2、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受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3、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受實踐活動影響4、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受主觀能動性的影響。最后,能力的發(fā)展還依賴自我分析與自我評價的能力。附錄 名詞解釋第十二章 人格1.人格的結構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的統(tǒng)合模式。它具有獨特性、穩(wěn)定性、統(tǒng)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tǒng),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自我調控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tǒng)。2.弗洛伊德的人格 三我 結構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劃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低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tǒng),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的。遵循快樂原則。2、自我:位于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其作用是調節(jié)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現實原則。3、超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沖動;對自我進行監(jiān)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則。3.人格理論-特質論人格特質理論是個體間人格差異的指標,可以通過心理測量來確定。1、『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 奧爾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質理論。他把人格特質分為兩類: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共同特質是某一社會文化形態(tài)下。大多數人或一個群體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質。個人特質是個體身上所獨具的特質。個體特質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為:首要特質、中心特質、次要特質。(1)首要特質是一個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質,影響到一個人的各方面的行為。(2)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的特質。(3)次要特質是個體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表現出來。2、『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卡特爾受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啟發(fā),用因素分析法對人格特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質的一個理論模型。模型分成四層: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huán)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A. 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表面特質是指從外部行為能直接觀察到的特質;根源特質是指那些相互聯系而以相同原因為基礎的行為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既可能是個別的特質,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質。它們是人格層次中最重要的一層。B. 體質特質和環(huán)境特質。在根源特質中可以在分為體質特質和環(huán)境特質兩類。體質特質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決定;而環(huán)境特質則由后天的環(huán)境決定。C. 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動力特質是指具有動力特征的特質,它使人趨向某一目標;能力特質是表現在知覺和運動方面的差異特質包括流體和晶體智力;氣質特質是決定一個人情緒反應速度與強度的特質。3、『現代人格特質理論』 現代人格特質理論主要有: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依據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這三個因素是:外傾性、神經質、精神質。外傾性表現內外傾的差異;神經質表現為情緒穩(wěn)定性的差異;精神質表現為孤獨、冷酷、敵視、怪異等偏于負面的人格特征。(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運用詞匯學的方法對卡特爾的特質變量進行了分析,提出五個相對穩(wěn)定的因素: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或情緒穩(wěn)定性。(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用不同的選詞原則獲得七個因素。正情緒性、負效價、正效價、負情緒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襲性。4.人格理論-類型理論類型論是群體間人格差異的描述指標??赏ㄟ^人的行為直接觀察到。1、『單一類型理論』認為人格類型是依據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來確定的、美國心理學家佛蘭克 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單一型人格理論。2、『對立類型理論』認為人格類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緯度的兩個相反的方向。主要有:A-B型人格和內-外型人格。3、『多元類型理論』認為人格類型是由幾種不同質的人格特性構成的。有:氣質類型學說、性格類型學說、陰陽五行說。氣質類型學說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性格類型學說分為:經濟型、理論型、審美型、權力型、社會型、宗教型。5、認知風格與認知能力的差別認知風格是指個人所偏愛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認知的方式主要有: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沖動和沉思;同時性和繼時性。認知風格與認知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別是:(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風格是指認知方式。(2)能力是指人們能夠達到的最高行為;而風格是指人們的典型行為。(3)能力是一種單極變量,由高低或好壞之分;而風格是指一種雙極或多極變量。無高低與好壞之分。6.人格測驗人格測驗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自陳量表、投射測驗、情景測驗、自我概念測驗。1、自陳量表法。讓被試按自己的意見,對自己的人格特質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有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和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2、投射測驗。有羅夏克墨漬測驗和主題統(tǒng)覺測驗。3、情景測驗。性格教育測驗和情景壓力測驗。4、自我概念測驗。形容詞列表法、Q分類法。附錄 名詞解釋第十三章 學習1.學習的含義學習是個體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復的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其含義是:1、學習是以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改變?yōu)闃酥镜摹?、學習引起的行為變化是相對持久的。3、學習是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2.學習的分類1、加涅的學習分類 加涅根據學習的復雜程度,提出了累積學習的模式,一般稱為學習的層次理論。他把學習分為八類: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系列學習、言語聯想學習、多種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原理學習、問題解決的學習。加涅認為通過學習可以得到五種結果是:智慧技能、言語信息、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tài)度。2、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 認為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他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將學習分為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又根據學習的方式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3.學習的聯結理論學習的聯結理論強調復雜行為是建立條件聯系上的復合行為。學習就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因此聯結理論又可稱為 刺激-反應 理論。其代表有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和操作性條件作用的桑代克、斯金納學習理論。1、經典條件作用:△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條件反射形成的基礎是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多次重合或相繼出現。條件刺激通過這一方式與無條件反應建立暫時聯系,從而形成經典條件作用。經典條件反射的規(guī)律有:習得、消退、泛化與分化、二級條件作用。2、操作性條件作用:有機體為了獲得某種結果而主動地作出某種行為,這種行為是有機體主動發(fā)出的,而不是由于刺激被動引起的?!魃4说膰L試-錯誤學習:學習是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習者通過不斷的嘗試,發(fā)現并保留正確的嘗試,摒棄錯誤的嘗試,從而完成學習過程。桑代克還提出了學習的 效果率 ,即學習的形成受到學習行為結果的影響?!魉菇鸺{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存在兩種類型的學習,一類是由刺激情景引發(fā)的反應稱應答性條件反應,與經典條件作用類似;另一類是操作性條件作用,它不是由刺激引發(fā)的,而是有機體的自發(fā)行為。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操作性行為,行為的結果-強化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斯金納將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行為帶來令人愉快的結果。而負強化是行為使得某種令人厭惡的刺激強化。兩種強化都會促進增加行為再次發(fā)生的概率。通過對強化進程不同安排,可以精確的控制學習行為。除了強化外,行為還可以帶來令人不快的結果,這叫做懲罰。懲罰將減低行為再次出現的概率。4.學習的認知理論5.動作技能1、動作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一定的動作方式。動作技能依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連續(xù)技能和非連續(xù)技能、封閉技能和開放技能、精細技能和粗大技能。2、動作技能是由個別動作構成的系統(tǒng),它是在學習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動作技能有幾個形成階段:認知-定向階段、動作系統(tǒng)初步形成階段、動作協(xié)調和技能完善階段。6.動作技能形成的特點1、意識對動作的控制作用減弱,整個動作系統(tǒng)轉向自動化。2、動作反饋有外反饋逐步轉向內反饋。3、動作的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增加。4、建立起協(xié)調的運動模式。7.練習的作用和練習進程的特點1、練習是指在反饋作用的參與下,反復多次地進行一種動作。練習包括重復與反饋,兩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練習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進步與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時間,改善技能的精確度和使動作間建立更完善的協(xié)調。2、練習進程的特點:A. 練習成績隨練習的進程而逐步的提高。B. 練習進程中存在高原現象。C. 練習進程是不均勻的。D. 練習中存在個別差異。8.提高練習效率的條件1、確定練習的目標2、靈活應用整體練習和分解練習。3、恰當安排練習時間。4、練習中必須有反饋。5、影響練習成績的其他心理因素。人對活動的態(tài)度和人在練習時的情緒狀態(tài)。附錄 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