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試崗位能力指導:數學運算之剩余問題

在軍隊文職崗位能力考試中整除的問題經常出現,而在整除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不能整除的問題,即有余數的問題也不斷的出現,下面國家軍隊文職考試網將介紹特殊的剩余問題,即余同問題、和同問題以及差同問題。一、剩余定理的特殊情況(1)余同(余數相同):除數的最小公倍數+余數例題1:三位數的自然數P滿足:除以4余2,除以5余2,除以6余2,則符合條件的自然數P有多少個?,(n=0,1,2,3……),當n=2時,N=122,選擇B項。(2)和同(除數和余數的和相同):除數的最小公倍數+和(除數加余數的和)例題2:三位數的自然數P滿足:除以5余3,除以6余2,除以7余1,則符合條件的自然數P有多少個?A.3B.2C.4D.5(3)差同(除數減余數之差相同):除數的最小公倍數-差(除數減余數的和)例題3:某校三年級同學,每5人一排多1人,每6人一排多2人,每7人一排3多人,問這個年級至少有多少人?方法一:代入排除法(略)。方法二:通過觀察發(fā)現除數與余數的差均為4,所以此數滿足:N=210n-4(n=1,2,3……),當n=1時,算得次數為206,因此選A。二、剩余定理的一般情況例題4:一個自然數P同時滿足除以3余1,除以4余3,除以7余4,求滿足這樣條件的三位數共有多少個?例題5:一個自然數P同時滿足除以11余5,除以7余1,除以5余2,求滿足這樣條件的三位數共有多少個?A.9從上面的例題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關系:如果一個數Q除以m余數是a,除以n余數是a,除以t余數是a,那么這個數Q可以表示為:Q=a+(m、n、t的最小公倍數)N,N為整數,a是相同的余數。如果一個數Q除以m余數是a-m,除以n余數是a-n,除以t余數是a-t,那么這個數Q可以表示為:Q=a+(m、n、t的最小公倍數)N,N為整數,a是除數同余數的加和。如果一個數Q除以m余數是m-a,除以n余數是n-a,除以t余數是t-a,那么這個數Q可以表示為:Q=(m、n、t的最小公倍數)-aN-a,N為整數,a為相同的除數和余數的差。不管題目怎么變化,只要記住這3個關系,在考試中的剩余問題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2016年軍隊文職考試考試崗位能力備考:韓信點兵的剩余定理

2016年軍隊文職招錄工作已經開始了,大部分省份已經在陸續(xù)發(fā)布招錄公告。在這個時候,考生們需要及時關注最新招錄公告和報名,但備考工作同樣不能放下。崗位能力是軍隊文職招聘類的老大難,不知道愁壞了多少考生。故而,在考試越來越臨近的時候,考生們需要多加注意復習崗位能力。判斷推理是很多考生都不喜歡做,也是失分項,而其中就報考剩余定理的考核。 中剩余定理的誕生于我的古典著作《孫子兵法》韓信點兵的故事,韓信當初了劉邦談論領兵作戰(zhàn),劉邦問他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十萬。當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的時候,韓信就說多多益善,后來衍生成為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成語了。不過,既然領兵多多益善,那么點兵就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中剩余定理考核比較單一,我們在做題求解的過程中關鍵是要能夠判斷出題目為剩余定理的考核,并結合主要求解方法和整除特性的運用進行求解。

2015福建軍隊文職崗位能力備考:數學運算之剩余問題

在軍隊文職崗位能力考試中整除的問題經常出現,而在整除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不能整除的問題,即有余數的問題也不斷的出現,下面紅師教育網將介紹特殊的剩余問題,即余同問題、和同問題以及差同問題。 一、剩余定理的特殊情況 (1)余同(余數相同):除數的最小公倍數+余數 例題1:三位數的自然數P滿足:除以4余2,除以5余2,除以6余2,則符合條件的自然數P有多少個?

2017解放軍文職公共基礎之剩余價值的分割與國民收入分配精講-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17解放軍文職公共基礎之剩余價值的分割與國民收入分配精講發(fā)布時間:2017-09-25 19:14:36剩余價值的分割與國民收入分配一、利潤和平均利潤(一)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是企業(yè)產品的銷售收人扣除成本后的余額。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是剩余價值的一種轉化 形式,是在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基礎上形成的。當剩余價值不是看做可變資本產物,而是全部預付資 本的增加額時,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隨著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剩余價值率也相應轉化為利潤 率。利潤率,就是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影響利潤率的因素主要有:(1)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二者成同方向變化。(2)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有機構成高低與利潤率二者成反方向變化。(3)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周轉速度與利潤率二者成同方向變化。(4)不變資本節(jié)省的狀況。不變資本節(jié)省狀況與利潤率二者成同方向變化。(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是指不同部門的資本家,根據資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潤率獲得的利潤,它等于預付資 本與平均利潤率的乘積。平均利潤仍然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平均利潤率指社會剩余價值總額占 社會總資本的比例。從平均利潤率的變動趨勢看,它呈下降趨勢。根本原因是社會平均資本有機構 成的不斷提高。平均利潤理論揭示了工人受全體資本家剝削的事實,從而揭示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相對立的 經濟根源。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不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規(guī)律,只要是發(fā)達的商品經濟,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 就會發(fā)揮作用。(三)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的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構 成。它是價值的轉化形式。生產價格形成后,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場價格以生產價格為中心上下波動。生產價格成為商 品交換的基礎,市場價格巳不再以價值為中心。價值規(guī)律作用形式的這種變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潤率 規(guī)律的影響。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要求,商品不再按價值出賣,而是按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的生產價格出賣。生產價格形成后并不排斥超額利潤的存在。平均利潤反映的是不同部門企業(yè)之間的關系。超額利潤反映的是同一部門內部不同企業(yè)之間的關系,是同一部門內部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二、商業(yè)資本和商業(yè)利潤(一)商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是由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中的商品資本的獨立化形成的,是在流通領域中獨立發(fā)揮作用的資本,是專門從事商品買賣,以獲取商業(yè)利潤為目的的資本。商業(yè)資本是從產業(yè)資本運動中分離出來的,是產業(yè)資本運動中的商品資本的獨立化形式。商業(yè)資本的職能是銷售商品,實現剩余價值,這一職能既不同于貨幣資本的職能,也不同于生產 資本的職能。商品資本職能獨立化為商業(yè)資本職能的條件是:第一,產業(yè)資本家和商人之間形成了特殊分工,商品銷售成為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商人的獨立業(yè)務;第二,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商人,必須擁有獨立 的投資。(二)商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是產業(yè)資本家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的部分剩余價值。商業(yè)利潤實質上反映了產業(yè)資本家、商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并瓜分剝削成果的關系。商業(yè)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產業(yè)資本家按低于商品價值的價格將商品賣給商人,商人按商品的價值出售給消費者,也就是產業(yè)家將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剩余價值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從而形成了商業(yè)利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 步和生產力的發(fā)展,在商業(yè)以及其他服務業(yè)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勞動成為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性勞動,從而也 成為商業(yè)利潤的來源。商業(yè)利潤率相當于平均利潤率,它同樣受平均利潤率規(guī)律的支配。(三)商業(yè)流通費用商業(yè)流通費用,是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各種費用。它包括兩大類:第一類,同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內的繼續(xù)有關的保管、運輸、包裝等費用,是生產性流通費用;商 業(yè)領域一部分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引起的費用也屬于生產性流通費用。第二類,單純由商品價值形態(tài)變化而引起的如商店建筑、商業(yè)簿記以及與商品買賣有關的家具、郵資、通信、廣告等費用,是純粹流通費用。三、借貸資本和利息(一)借貨資本借貸資本,是為了取得利息而暫時貸給職能資本家(包括產業(yè)資本家和商業(yè)資本家)使用的貨幣 資本。它是適用于資本主義生產和流通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在職能資本運動的基礎上形成并為職能 資本服務。借貸資本是生息資本的一種形式。與商業(yè)資本、產業(yè)資本等職能資本相比,借貸資本有其獨特的特點:第一,它是作為商品的資本,即資本商品,兼有商品、資本的屬性。第二,它是所有權資本,即財產資本,它使所有權和使用權發(fā)生了分離。第三,它有特殊的運動形式:G-G"即貨幣G增殖為貨幣G"。但這一公式并不說明借貸資本中 的貨幣本身可以增殖,因為借貸資本的完整運動形式實際上是G G W G G"其增殖部分仍來源于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借貸資本的利潤是職能資本家讓渡給借貸資本家的部分剩余 價值。(二)利息和利息率利息是借貸資本的利潤,是職能資本家因使用借貸資本而支付給借貸資本家的部分剩余價值。 利息來源于產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利息反映了職能資本家、借貸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并 瓜分剩余價值的關系。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量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平均利潤率的 高低和借貸資本的供求狀況。四、資本主義地租資本主義地租是農業(yè)資本家因租種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向其繳納的租金,它是土地所有權的收 益。地租資本化的結果就是催生了土地價格。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是農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被農業(yè)資本 家以地租形式轉讓給土地所有者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它體現著土地所有者與農業(yè)資 本家共同剝削農業(yè)工人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