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文職招考復習數(shù)量關系做累了?來點文學常識放松一下吧

在軍隊文職考試常識判斷模塊,文學常識基本每年都不缺席。常識部分只能在日常多積累,今天我們整理了40條近現(xiàn)代文學常識,供大家記憶。1.梁啟超,又號飲冰室主人,曾倡導“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全部著作匯編為《飲冰室合集》。2.近代學者王國維著有《人間詞》及《人間詞話》等著作。3.《古文觀止》是由清初吳楚材、吳調(diào)侯編選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選本。4.中國現(xiàn)代文學開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和胡適是推動文學革新的兩個代表性人物?!缎虑嗄辍肥钱敃r主要的文學期刊。5.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學社團之一,文學研究會的主要刊物有《小說月報》等,成員主要有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等。6.創(chuàng)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東京,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郁達夫等。7.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員有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年春,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汪靜之等因在湖畔寫詩,并合集《湖畔》,被稱為“湖畔詩人”。他們對新詩最大的貢獻是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廣泛的社會批評是魯迅早期雜文創(chuàng)作的特色。他早期的雜文主要收入《墳》和《熱風》中。9.魯迅(右圖)后期雜文主要反映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雜文》三集。10.魯迅的《狂人日記》是現(xiàn)代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它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11.《阿Q正傳》是小說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繪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這個人物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1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新詩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鳳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13.郁達夫是“五四”新文學運動中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說集《沉淪》是作者留日時期生活和思想的寫照。14.徐志摩的抒情詩《再別康橋》把他對母校的深情溶進了別離時的形象和想象中。15.茅盾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16.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兒。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1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18.林語堂主要從事小品散文創(chuàng)作。他提倡“閑適文學”。赴美定居后,用英語寫作了長篇小說《京華煙云》。19.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队晗铩肥撬拇碜?。20.沈從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風土民情的小說。中篇小說《邊城》是這方面的代表作。21.曹禺,現(xiàn)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話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22.錢鐘書的中篇小說《圍城》生動地描寫了戰(zhàn)時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23.艾青,現(xiàn)代著名詩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抒發(fā)了對撫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懷。24.梁實秋的代表作為散文集《雅舍小品》。25.冰心是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強,被當時的讀者譽為“冰心體”。26.冰心影響最大的作品當推散文集《寄小讀者》。母愛、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27.張恨水是通俗社會小說家。他的作品語言精煉,明白曉暢,其代表作《啼笑姻緣》是三十年代銷售量最大的長篇小說。28.張?zhí)煲硎乾F(xiàn)代文壇杰出的諷刺作家。他的小說主要描寫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識分子的庸俗虛偽,以及他們矛盾可笑的心理狀態(tài)。他寫的短篇小說《華威先生》,不僅是中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史上的名篇,還被列入世界優(yōu)秀短篇小說之林。30.周作人的散文追求知識,哲理,趣味的統(tǒng)一,風格沖淡平和。代表作有《烏蓬船》。愛情詩人馮至是個很有個性的詩人,魯訊評價他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痹娂小蹲蛉罩琛贰?1.現(xiàn)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記體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和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32.聞一多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學者。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原則: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他的作品大多表現(xiàn)愛國主義的思想內(nèi)容。詩集《死水》是他的代表作。33.葉紹鈞(圣陶)善于描寫小市民和知識分子的灰色生活?!杜讼壬陔y中》是大家熟悉的優(yōu)秀短篇。34.趙樹理是中國農(nóng)村題材的優(yōu)秀小說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35.中國第一部大型新歌劇《白毛女》是中國現(xiàn)代民族新歌田漢與冼星海在一起劇的奠基之作,它繼承了民族傳統(tǒng),同時又吸收了西方歌劇的長處36.李季的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全部采用陜北民間流傳的“信天游”寫成,節(jié)奏流暢明快,語言在樸素中具有形象美,音樂美。37.豐子愷是一個有獨特藝術氣質(zhì)的散文作家。代表作是散文集《緣緣堂隨筆》。38.田漢是中國現(xiàn)代卓越的戲劇家,是“五四”后早期話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名優(yōu)之死》是其代表作,他是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39.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純正樸實,篇幅都極短小,有一種樸素的美。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40.廬隱是與冰心齊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說充滿了悲哀,某些小說具有自傳性質(zhì)。代表作有《海濱故人》。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文學概論》復習資料(一)-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6-23 23:41:54《文學概論》復習資料(一)第一章文學觀念A、名詞解釋1、文藝學:研究文學的科學統(tǒng)稱,包括文學發(fā)展史、文學批評、文學理論。2、文學理論:以社會歷史現(xiàn)實為研究對象,以哲學方法論為總指導,研究和闡明文學性質(zhì)、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3、文學觀念:對文學的看法, 什么是文學 ,變化中的,因民族、時代、群體、人而不同。4、文學:具有審美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的、凝結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交流的語言藝術。5、文學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讀者。文學的必備要素,體現(xiàn)人與客體的對象性,體現(xiàn)人的本質(zhì)力量。6、表演藝術:通過表演來展現(xiàn)藝術形象的藝術。7、造形藝術:運用一定的材質(zhì)在空間塑造立體或平面形象的藝術。8、語言藝術:以語言為媒介構成藝術形象的藝術。9、視界融合:同一對象,人們視界與歷史已有視界交融。10、文化:人類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產(chǎn)品及其顯示的意義的總和。廣義、狹義、符號學。11、文學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狀況;叩問人生的意義;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憧憬人類的未來。12、品質(zhì)閱讀:從關注文本中的用字、比興、平仄到關注情景、人物和情節(jié)。價值閱讀:發(fā)現(xiàn)文本的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的閱讀。13、物理境:事物純?nèi)坏目陀^存在。14、心理場: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15、審美:心理處于活躍的主體,在特定的心境、時空中,在有歷史文化滲透下,對客體的美的觀照、感悟、判斷。16、審美意識形態(tài):集團傾向性與人類共同性的、認識與情感的、無功利性與有功利性的、假定性與真實性的統(tǒng)一。17、文學的認識性:對社會的認識,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18、文學的情感性:文學認識總是以情感評價方式表現(xiàn)出來。19、文學的假定性:文學的虛擬性。20、文學的真實性:藝術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質(zhì)。21、經(jīng)驗:個人見聞和經(jīng)歷及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22、體驗:把自己置身于價值世界去尋求、體味,創(chuàng)造生活的意義和詩意。23、詩言志:詩是抒發(fā)人的思想感情的。24、詩緣情:詩歌是抒發(fā)人的感情的。25、教化: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的文學思想。26、文藝復興:14~16世紀,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目標。27、啟蒙主義:18世紀,高揚 自由、平等、博愛 旗幟,反封建、反傳統(tǒng)、反教會,喚醒民眾的文學思想主張。28、俄國形式主義:文學是特殊的語言建構,是藝術手法,主張 陌生化 。29、結構主義:由結構主義方法論所聯(lián)系起來的文學思潮,功能層、行動層、敘述層。30、新批評文本主義:認為批評應著力于文本的字義、結構的分析。31、西方現(xiàn)象學:以現(xiàn)象學哲學為基礎,一方面否認審美對象的初始實在性和審美價值的最終理智判斷,一方面強調(diào)感覺和知覺的直觀性和審美經(jīng)驗在各階段的決定作用。32、接受美學:建立某種 召喚結構 ,有待讀者響應,從而構成對話關系。33、召喚結構:文學作品具有意義空白和含義不確定,召喚讀者去填充和確定。34、新樂府:以新樂府得名,關心民苦,揭露時弊,有現(xiàn)實主義傾向。35、古文運動:以儒學為旗幟,以復古為口號,以文體改革為中心,以維護唐王朝為目的的散文革新運動。代表人物韓愈,柳宗元。36、物感說:我國古代提出的一種心與物關系的學說。37、心物交融說:劉勰,關于作家藝術構思與客觀事物的論點。38、表象:保留在記憶中的客觀事物的映象。39、全景小說:多層次,多線索,多主題,跨時空,竭力描寫社會生活全景,百科全書。40、移情說: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41、距離說:拉開功利距離的體驗。對已有的經(jīng)驗換一種角度重新審視。42、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王國維,與對象共同生命著,為入;體驗又要反芻,進行自審,為出;兩者辨證統(tǒng)一。B、簡答題一、什么是再現(xiàn)說?1、強調(diào) 世界 與 作品 的對應關系,認為作品是對世界的模仿和再現(xiàn)。2、體現(xiàn)樸素唯物主義精神和現(xiàn)實主義美學原則。3、忽視作家的主觀能動性和藝術媒介的作用。二、什么是表現(xiàn)說?1、強調(diào)作品與作家的關系,認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2、文學是作家主觀感受、體驗的產(chǎn)物。3、主張以外部現(xiàn)實為對象。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寫平凡事物。三、什么是實用說?1、強調(diào)作品被讀者所利用的關系。2、保守的一面,文學麻痹人的精神,維護統(tǒng)治。3、積極的一面,促進人的解放,推動社會前進。四、什么是客觀說?1、將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2、切斷作品與作家、讀者的聯(lián)系,把文學作為獨立的存在體。五、什么是體驗說?1、強調(diào)讀者對作品的意向性體驗和閱讀作品時的感受與再創(chuàng)造。2、只有讀者參與,文本才成為作品,才完成文學的創(chuàng)造。六、文學觀念嬗變的原因?1、時代原因。2、自身發(fā)展的原因。 模仿 表現(xiàn) 變形 裝飾 發(fā)展趨勢。3、與人的觀點不同及其變化有關。七、什么是文學,怎么理解文學定義?1、文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樣式,具有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凝結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的語言藝術。2、文學是一種文化模式。3、文學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4、文學是作家個體體驗的凝結。5、文學是讀者與作家,讀者與讀者溝通情感的渠道。6、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八、什么是文學的文化意義?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狀況;2、叩問人生的意義;3、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4、憧憬人類的未來。九、文學的文化意義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1、通過有效的閱讀。2、品質(zhì)閱讀。3、價值閱讀。C、論述題一、為什么說文學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1、文學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2、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二、什么是審美?審美的實現(xiàn)需要哪些條件?1、審美是心理處于活躍的主體,在特定的心境、時空中,在有歷史文化滲透下,對客體的美的觀照、感悟、判斷。2、主體心理層。3、客觀對象層。4、心理時空層。5、歷史文化層。三、文學審美活動有哪些特點?1、廣泛的包容性。是一種語言,語言包含一切。2、深刻的思想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四、什么是文學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性?1、性質(zhì)上,有集團傾向性又有人類共通性。2、主體把握對象上,是認識又是情感。3、目的功能上,是無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4、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實性。五、作家的體驗有哪些特征?1、情感詩意化。2、意義深刻化。3、感受個性化。第二章 文學語言組織A、名詞解釋1、文本:語言的實際運用形態(tài),根據(jù)一定的語言規(guī)律和語義規(guī)則組成整體語句,未經(jīng)讀者閱讀只是語言產(chǎn)品(如書)。2、文學文本:構成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具體語言形態(tài)。4、文之精粗:粗是形色聲名,可見可聽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5、文學文本的語言性:文學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語言特性。6、語言:聲音與意義結合的符號表意系統(tǒng),是人類交際最重要的工具。7、文學語言:加工過的、規(guī)范化了的書面語言。8、文學作品的語言:經(jīng)過作家加工的、旨在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并表達意義的語言形態(tài)。9、語言結構:語言集團的總模式,代代相傳的語言系統(tǒng),包括語法、名法、詞匯,是一種約定俗成的代碼。10、言語:在特定語境下人的說話活動,是說話人可能說或理解的全部內(nèi)容,傳達個人說話的一種信息。11、語言革命:胡適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講求文法,4、不無病呻吟,5、不濫調(diào)套語,6、不用典,7、不講對仗,8、不避俗字俗語。12、文學語言組織:文學文本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xiàn)實,是表現(xiàn)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構造。13、語音層面: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音組合系統(tǒng),包括節(jié)奏和音律。14、文法層面:文學語言組織基本層面之一,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調(diào)、語句和篇章方面的構成法則。包括詞法、句法和篇法。15、辭格層面: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是富有表現(xiàn)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程式的運用狀況。16、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征:文學語言組織的美的具體表現(xiàn)方式及其相應的構成法則。內(nèi)指性、音樂性、陌生化、本色化。B、簡答題一、什么是文學文本?它與文學作品的區(qū)別?1、文學文本是供讀者閱讀的包含完整意義的實際語言形態(tài),語言藝術品的基本存在方式。2、文學文本是作家創(chuàng)作出來供讀者閱讀而未閱讀的語言形態(tài)。3、文學作品已被讀者閱讀并賦予一定讀法的語言形態(tài)。三、什么是文學文本的組成?1、文學語言組織。2、文學形象系統(tǒng)。3、文學意蘊世界。二、如何理解文學文本?1、是指一種實際的語言形態(tài)。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社會語言結構,而是指特定的個體或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對語言的具體運用。2、表達某種相對完整的意義。3、被創(chuàng)造出來、被讀者閱讀和接受的。四、什么叫文學文本中的語言,有何重要地位?1、文學文本的語言是作家經(jīng)過加工的,旨在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表達意義的語言形態(tài)。2、是文學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3、是意義不可分離的生長地。4、不僅表達意義,而其本身就是意義的組成部分。5、是文學文本的美的組成部分。C、論述題一、什么文學語言組織?特征是什么?1、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xiàn)實,它是一種具有表現(xiàn)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構造。2、是一種語言性構造。3、具有整體性。4、具有表現(xiàn)目的和個性特征。二、文學語言組織由哪些層面構成?1、語音層面。2、文法層面。3、辭格層面。三、什么是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文學語言審美特征是指文學語言組織的美的具體表現(xiàn)方式及其相應的構成法則。2、內(nèi)指性。3、音樂性。4、陌生化。5、本色化。第三章 文學的形象系統(tǒng)A、名詞解釋1、文化形象的系統(tǒng)性:其一是就藝術世界有機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質(zhì)的文學形象的審美功能的互補性而言。2、文學形象:文本中呈現(xiàn)的、具體的、可感的、具有藝術概括性的、體現(xiàn)作家審美理想的、能喚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圖畫。3、高級形象形態(tài):充分體現(xiàn)審美理想的、達到最高審美境界的藝術形象。4、審美理想:人們在自己民族的審美文化氛圍里形成的,由個人的審美體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關于美的觀念尺度和范型模式。5、藝術形態(tài)美:構成藝術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內(nèi)在形式美。6、類型說:主張表現(xiàn)人物最突出的特點,重視共性,忽視個性。7、個性典型說:從重視典型共性到重視典型個性。8、馬克思主義典型觀: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9、中介 特殊說:包含個別因素又不是個別,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個別而言是本質(zhì),以本質(zhì)而言是現(xiàn)象。10、文學典型:作品中呈現(xiàn)的、顯示出特征的、富于審美魅力的、含有豐厚歷史意蘊的性格,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11、扁平人物:具有類型性和漫畫性,表現(xiàn)一種單一的特性或意念。12、圓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側面,隨作品發(fā)展而變化。13、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指出典型形象的現(xiàn)實基礎,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獨創(chuàng)性。14、自然主義:著重描寫現(xiàn)實生活的非本質(zhì)個別現(xiàn)象和瑣碎細節(jié),追求外在真實,反對典型化。不能反映生活本質(zhì)。15、啟蒙主義:18世紀,高揚 自由、平等、博愛 旗幟,反封建、反傳統(tǒng)、反教會,喚醒民眾的文學思想主張。16、典型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實關系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實關系的真實性;時代脈博和動向。17、詩有三境:物境(詩由物生)、情境(詩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與事理)。18、意境: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19、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覺基礎上形成的呈現(xiàn)于腦際的各種感性形象。20、內(nèi)心意象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為藝術構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21、泛化意象是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一切藝術形象或語象的統(tǒng)稱。觀念意象及其高級形態(tài)。22、文學象征意象:以表達觀念、哲理為目的,以象征為藝術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23、寓言式象征意象:通過故事情節(jié)暗示一種哲理或觀念。24、符號式象征意象:通過無情節(jié)的整個或單個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觀念與哲理。B、簡答題一、什么是文學形象的系統(tǒng)性?1、藝術形象的有機性。2、不同性質(zhì)的文學形象審美功能的互補性。二、文學形象的總特征是什么?1、具體可感性。2、藝術概括性。3、審美理想性。4、審美屬性。三、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征是什么?1、特征性;形象獨特,內(nèi)在豐富,貫穿活動的總特征,豐富多彩的局部特征。2、豐厚的歷史意蘊。3、藝術魅力;生命形式,真實性,合乎理想,新穎性。四、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怎樣?1、相互信賴。2、互動性。3、辨證統(tǒng)一。五、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1、景中藏情。2、情中見景。3、情景并茂。C、論述題一、意境的分類方法有哪些?1、劉熙載分類法:明麗鮮艷的美;熱烈崇高的美;悲涼凄清的美;和平靜穆的美。2、王國維分類法: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二、文學象征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哲理性。2、象征性。3、荒誕性。4、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原則是什么?1、以荒誕幻象表真實意念。2、以抽象思維實現(xiàn)意象組合。3、意象應合原則。意義與形象要對應和契合。四、文學象征意象如何分類?1、尚無定則。2、寓言式象征意象。3、符號式象征意象。第四章 敘事作品A、名詞解釋1、現(xiàn)代敘事學:關注敘事作品的結構方法的研究敘事藝術理論和批評方法。2、中國敘事學:綜合西方傳統(tǒng)敘事學和現(xiàn)代敘事學,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個性的敘事研究方法和理論建構。3、敘事:通過語言組織起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從而構成藝術世界的文學活動。4、敘事的層面: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來觀察、分析敘事活動。敘述語言、敘述內(nèi)容、敘述動作。5、敘述語言:使故事得以呈現(xiàn)的口頭或書面陳述。敘述時間、敘述視角、敘述標記。6、敘述時間:故事時間與文本時間相互對照形成的時間關系。時距、次序、頻率。7、時距:故事時間長度與文本時間長度對照形成的關系。省略、概略、場景、減緩、停頓。8、次序:故事時間中事件的前后順序與文本時間中語言的排列順序對照形成的關系。9、頻率:敘述語言或故事內(nèi)容自身重復的關系。10、敘述視角: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由敘述人稱決定。11、第三人稱敘述:從與故事無關的旁觀者角度進行敘述。全知視角,剝奪讀者的探索求解權利。12、第一人稱敘述:既是敘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13、第二人稱敘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個角色以 你 的稱謂出現(xiàn)的。14、敘述視角與人稱的變換:對兩種以上敘述交替出現(xiàn)的敘述。15、敘述標記:對于理解故事來說具有標志作用的敘述手段。16、敘述內(nèi)容:文學文本所敘述的東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結構、行動。17、故事:敘述內(nèi)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節(jié)、情景。18、事件:故事中人物行為及其后果。18、情節(jié):按照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19、情景:人物的行為與環(huán)境組合起來的實際場面和景況。20、人物:推動故事的進展和具體生動的形象。扁形、圓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個類型。21、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內(nèi)涵,僅僅表示某種抽象觀念的人物。22、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氣質(zhì)等心理與人格特征的人物。23、結構:故事的各個部分組成的整體存在形態(tài)。分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24、表層結構:按照敘述順序組成的各敘述單元之間的關系。25、深層結構: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中某種內(nèi)在結構關系排列組織起來的超出敘述順序的整體。26、行動:是人物有目的的行為。敘述功能、敘述邏輯、符號矩陣。27、敘述功能:根據(jù)人物在情節(jié)過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規(guī)定的人物行為模式。28、敘述邏輯:根據(jù)人物在邏輯上的可能性而總結的人物行為模式。29、符號矩陣:由四個符號要素組成的顯示人物行動意義的矩形圖式。30、敘述動作:講故事這一行為本身。敘述者、接受者。33、敘述者:講述作品中語言的人。34、敘述聲音:體現(xiàn)敘述者敘述動作的口氣或基本態(tài)度。顯在敘述者、隱在敘述者。B、簡答題一、簡述中西方敘述學的發(fā)展?1、西方:神話、史詩 戲劇 長篇小說。2、中國: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志怪傳奇 說話 、戲劇 長篇小說。二、中西方敘述藝術理論的發(fā)展?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虛構、情節(jié) 古羅馬賀拉斯《詩藝》,人物形象 法國布瓦洛,類型化 黑格爾,性格中心 恩格斯,典型環(huán)境典型人物。2、明代后期,評點式 梁啟超,小說界革命 王國維。第五章 抒情作品A、名詞解釋1、三分法:把文學作品為成三大類,敘事作品、抒情作品、戲劇作品。2、抒情作品:表現(xiàn)傳達作者以情感為核心的內(nèi)在心性的文學作品。3、情感:人對與之人發(fā)生關系的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4、情緒: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chǎn)生的體驗。人對外界刺激帶有特殊色彩的主觀態(tài)度。5、審美情感:審美主體對客觀審美對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態(tài)度和體驗。6、藝術情感:對客觀現(xiàn)實與表現(xiàn)對象持特定審美態(tài)度的一種情感體驗。7、表現(xiàn)論:認為藝術的本質(zhì)在于表現(xiàn)情感,又稱情感論。8、托爾斯泰傳達論:借助 外在符號 傳達 感情 。9、詩可以興、觀、群、怨:興,抒發(fā)情感;觀,反映社會生活;群,溝通人與人;怨,批評時政。10、抒情原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處理情感與理性、現(xiàn)實、語言等關系問題上,有意無意遵循的原則。11、古曲主義:擁護王權;理性絕對化,否定感情的意義;運用民族規(guī)范語,恪守 三一律 ;明顯的保守性。12、靈感:文思敏捷、思維活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順利的創(chuàng)作心境。13、抒情策略:創(chuàng)作時,在語法或修辭上采用某種方法和手段以達到抒情的目的并強化抒情效果。14、原型意象:在某種抒情傳統(tǒng)中長期反復使用并因之產(chǎn)生了固定內(nèi)涵的模式化意象。15、抒情母題:在某種抒情傳統(tǒng)中基于某種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內(nèi)涵相對固定的大型主題。16、抒情小品文:一種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17、抒情的語法策略:從語言的結構方式這一角度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18、抒情的修辭策略:運用各種修辭方式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B、簡答題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現(xiàn)特點有哪些?1、表現(xiàn)情感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多種多樣。2、表現(xiàn)的情感是多種多樣的。二、表現(xiàn)論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1、認為藝術的本質(zhì)在于表現(xiàn)情感,又稱情感論。2、首倡,法國弗爾龍;意大利克羅齊;英國科林伍德。3、情感與表現(xiàn)是互動的。三、什么是抒情原則?有哪些種類?1、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處理情感與理性、現(xiàn)實、語言等關系問題上,有意無意遵循的原則。2、古曲主義抒情原則。3、浪漫主義抒情原則。4、象征主義抒情原則。C、論述題一、抒情性作品的一般性原則是指什么?1、誠摯性原則。2、獨特性原則。3、感染性原則。二、抒情作品的抒情途徑有哪些?1、以聲傳情、聲情并茂。2、以景結情、情景交融。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1、在內(nèi)容上高度自由。2、在形式上靈活多樣。第六章 文學的風格A、名詞解釋1、文學風格: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文學作品的有機整體和言語結構中所顯示出來的、能引起讀者持久的審美享受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2、創(chuàng)作個性:作家的氣質(zhì)稟賦、世界觀、藝術觀、審美趣味、藝術才能、審美追求等主觀因素綜合而的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在日常個性的基礎上升華。它支配著文學風格的形成和顯現(xiàn)。3、日常個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結構方面的獨特性。它是創(chuàng)作個性形成的基礎。功利性。4、文體:文學風格的載體,是一些持久性的體制、樣式、類型,都是廣義的語言秩序。作品的體裁、體制;文學的語體;文學的風格。5、文學語體:與一定的體裁相匹配而顯示其特征的文學語言,表現(xiàn)為特定的語言體式。抒情語體;敘事語體;對話語體。6、規(guī)范語體:具有規(guī)范性的語體。7、抒情語體:一種表現(xiàn)對情感的體驗、特別鐘愛聲音功能、擅長偏離語言常規(guī)且頻繁運用修辭手法的語言體式。8、敘述語體:用于敘述事件,在敘事性文體中廣泛使用的語言體式。9、對話語體:富于動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語化的語體,多在戲劇文學創(chuàng)作中使用。動作性、性格化、口語化。10、自由語體:在規(guī)范語體的基礎上加以自由創(chuàng)造的語體,為創(chuàng)作個性的自由發(fā)揮提供廣闊的空間,是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發(fā)展為風格的唯一途徑。11、文采:文學作品中的言語色彩,是語言的特殊組合,是文學風格的外衣。12、情調(diào):作品中的情感格調(diào)。13、氣勢:文學作品中的精神狀態(tài)和精神力量的運動狀況。14、氛圍:彌漫于作品的特定氣氛,往往與景物、環(huán)境結合構成意境和情境。15、韻味:作品言語結構所產(chǎn)生的情趣和意味。16、時代風格:作品在總體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時代的特征,是時代的精神特點、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現(xiàn)。17、民族風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滲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學的總體特征。18、地域風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點。19、流派風格:一些思想觀念、審美理想、創(chuàng)作主張和語言格調(diào)等相近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形成的共同特點。群體文化的表現(xiàn)。B、簡答題一、為什么說文學風格是文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1、文學風格是作家的徽記或指紋。2、文學風格是作家獨特創(chuàng)造力穩(wěn)定的標志,又是文體成熟的標志。3、文學風格涉及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以及文學與時代、民族、地域等領域的關系。二、對于文學風格的理解,歷來有哪些觀點?1、著眼作品的外在特色,認為風格是一種言語形式。2、著眼風格形成的內(nèi)在根據(jù),認為風格是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在作品的自然流露。3、從作家的內(nèi)在個性與表現(xiàn)對象的結合、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一的觀點來理解,認為風格是主體與對象、內(nèi)容與形式相契合時呈現(xiàn)的特色。4、從讀者鑒賞角度來理解,認為風格是讀者辨認出的一個格調(diào)。三、文學風格的定義是什么,包含哪些要點?1、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文學作品的有機整體和言語結構中所顯示出來的、能引起讀者持久的審美享受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2、創(chuàng)作個性是風格形成的內(nèi)在根據(jù)。3、有機整體性是風格存在的基本條件。4、言語結構是風格呈現(xiàn)的外部特征。5、能引起讀者持久的審美享受是風格的審美效應。四、什么是創(chuàng)作個性?與風格關系如何?1、作家的氣質(zhì)稟賦、世界觀、藝術觀、審美趣味、藝術才能、審美追求等主觀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方式。它支配著文學風格的形成和顯現(xiàn)。2、文學風格是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經(jīng)創(chuàng)作個性的有機整合后所顯現(xiàn)的獨特的藝術風貌和格調(diào)。3、創(chuàng)作個性是風格形成的內(nèi)在根據(jù),是風格的靈魂。五、敘述語體有哪些特征?1、虛擬性。2、不是單聲話語,是雙聲話語。3、還具有多聲齊鳴的特點。六、體載與語體的關系如何?1、兩者密切相關,一定的體載要求一定的語體相配合。2、某些文體還以一種語體為主,兼用其他語體。七、語言與言語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是什么?1、言語屬于個人,體現(xiàn)個人特點;語言屬于社會,體現(xiàn)社會規(guī)則。2、語言來源于言語活動,言語活動又受制于語言規(guī)則。C、論述題一、文學風格與言語組織的關系?1、風格與作家對語言的編碼和超碼密切相關。2、風格與詞語的頻率有關。二、文學風格的審美構成要素有哪些?1、文采。2、情調(diào)。3、氣勢。4、氛圍。5、韻味。三、文學風格有哪些特征?1、獨創(chuàng)性。2、穩(wěn)定性。3、多樣性。四、文學風格的類型有哪些?1、西方古代三分法:安提西尼(崇高、平庸、低下);黑格爾(嚴峻、理想、愉快);威克納格(智力、想像、情感)。2、我國古代有簡繁二法:簡分有:剛柔(劉勰、姚鼐)、虛實、奇正,剛柔影響最大。繁分有:劉勰 八體 、皎然 十九種 、司空圖 二十種 。五、文學風格的變化構成有哪些?1、與時代文化。2、與民族文化。3、與地域文化。4、與流派文化。5、各個文化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第七章 文學創(chuàng)作A、名詞解釋1、感物說: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體心靈與客觀景物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2、養(yǎng)氣說:認為氣(道德精神)是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中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只重 氣 ,不全面。3、鏡子說: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必須反映客觀生活。對主觀能動認識不夠,不全面。4、深層心理說: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人的意識所決定的,而是個人或集體的深層心理(無意識)決定。5、距離說:布洛觀點,主張審美主體不能有過多的功利考慮,在一定的距離外欣賞審美對象的美。6、表現(xiàn)說:文藝歸結為作家心靈或本能的表現(xiàn),主張創(chuàng)作從主觀自我出發(fā)。忽視客觀社會生活,不全面。7、藝術直覺:主體從對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內(nèi)在蘊意的思維方式或心理能力。8、藝術知覺:主體用藝術的眼光審視對象時產(chǎn)生的知覺形象。9、藝術靈感:在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chuàng)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tài)。突發(fā)性、迷狂性、創(chuàng)造性。10、藝術情感:主體在文學藝術活動中產(chǎn)生并促使這一活動進一步展開的心理體驗。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體驗,主體對他與客體之間利害關系的功利性評價的心理反應。自然情感是藝術情感的基礎,藝術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華。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觀念基礎上,有強烈功利性,是某個社會集團與現(xiàn)實之間利害關系的心理反應。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強制性的,長期深入人心的,對道德規(guī)范、道德觀念的心理反應。給人壓迫感、緊張感。14、宗教情感:以信仰為依托,將人的心靈引向虛無縹緲的彼岸世界的情感。15、藝術想象:主體調(diào)動過去積累的記憶表象,經(jīng)過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心理過程。16、科學想象:主體指向客觀事物某種內(nèi)在規(guī)律,通過創(chuàng)造性心理活動認識客體,得到正確結論的心理過程。17、再造性想象:主體對他過去積累的記憶表象進行回憶的過程。藝術想象的一種。18、創(chuàng)造性想象:在再現(xiàn)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對對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鑄,從而創(chuàng)造不同原型的藝術形象的過程。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觸發(fā)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過程。20、藝術理解: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所進行的分析、判斷、識別、比較的理性思維活動。21、創(chuàng)作動機:作家、藝術家從事具體創(chuàng)作活動的目的。22、藝術構思:在特定創(chuàng)作動機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創(chuàng)作沖動驅使下,對創(chuàng)作對象運用藝術概括、藝術變形等手法,塑造藝術形象、構織故事情節(jié)、最終形成藝術世界的思維過程。23、藝術概括:主體從一定創(chuàng)作動機出發(fā),對選定的材料進行提煉加工的過程。藝術綜合、藝術簡化。24、藝術綜合:在藝術構思過程中對各種材料進行重新組合,從而形成藝術形象的過程。25、藝術簡化:創(chuàng)作中對所寫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幾筆勾勒特征,對無關細節(jié)完全省略。26、藝術變形:為達到某種藝術效果而有意將描寫對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27、藝術傳達:從藝術構思到語言的顯現(xiàn)這一由內(nèi)向外的活動和過程。28、審美理想: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覺遵守的各種創(chuàng)作標準與價值追求。追求藝術真實性、社會價值、形式完美。29、藝術真實性:在文學作品中客觀地反映生活實際,充分表情達意,從而給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審美追求。包括歷史真實、情感真實、細節(jié)真實。30、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已經(jīng)處于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作家個體。離開創(chuàng)作過程則不是。B、簡答題一、文學規(guī)律的探索,中外理論有哪些觀點?1、感物說。2、養(yǎng)氣說。3、 胸有成竹 說。4、 鏡子 說。5、深層心理說。二、決定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因素?1、個體性精神需求的產(chǎn)物。2、社會需求的產(chǎn)物。3、又與無意識心理因素有緊密聯(lián)系。三、作家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zhì)?1、文化修養(yǎng)。文化知識、人格修養(yǎng)、特殊愛好。2、獨特氣質(zhì)。常處于激情狀態(tài)、敏銳的觀察力、對語言超常敏感。四、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人,有哪些特點?1、暫時放棄現(xiàn)實功利性關注。2、想像力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3、向創(chuàng)作對象投注強烈的感情。五、什么是文學創(chuàng)作客體?1、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對象,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2、以往的看法:客體是主觀情感;是客觀自然事物;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類的深層心理;四種看法都不全面。六、為什么說文學創(chuàng)作的客體只能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1、文學是人學,離不開人的喜怒哀樂與生活情景。2、文學的客體是作為整體的社會生活。3、文學的客體是具有特征性的社會生活。4、文學的客體是具有審美意義的社會生活。5、文學的客體有時是似乎與社會無關的自然,但實際也屬于社會生活。七、什么是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主客體雙向建構關系?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2、主體是客體的主體,客體是主體的客體。作家感受是客體給予的;客體不等于客觀存在。八、藝術直覺與認知直覺有何異同?1、兩者都是直覺,具有直接性,無意識性、創(chuàng)造性。2、對象不同。(同一對象以不同面目呈現(xiàn))3、藝術直覺帶有主觀性,認知直覺排斥任何主觀色彩。4、藝術直覺帶有情感性,認知直覺則沒有或較少。九、藝術直覺與藝術知覺的異同?1、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主體能力,與感性形象分不開。2、知覺只停留在感性形象上,而直覺透過表層進入內(nèi)在蘊意。十、說明藝術直覺之于文學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1、直覺與詩情的興起。2、直覺與詩歌意象的產(chǎn)生。3、直覺與詩歌意境的形成。4、直覺與詩歌意象、意境的呈現(xiàn)。十一、藝術靈感與藝術直覺的區(qū)別是什么?1、靈感是思維狀態(tài),直覺是思維能力。2、直覺有對象性,靈感則沒有。3、靈感是隨機性、偶然性,直覺則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4、兩者的關系也極為密切。十二、藝術情感的特征是什么?1、自然情感有私人性,藝術情感有共通性。2、政治情感有功利性,藝術情感有超越性。3、道德情感指向善,藝術情感指向美。4、宗教情感將人心靈引向虛無縹緲,藝術情感將人的精神引向自由與和諧。十三、藝術情感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情感對認知活動的一般影響。2、文學創(chuàng)作與情感的再度體驗。3、與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的形成。十四、藝術想象的特點與類型是什么?1、科學想象是純粹的認知活動,藝術想象則是審美活動。2、科學想象是發(fā)現(xiàn)的過程,藝術想象則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3、類型有再現(xiàn)性想象、創(chuàng)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十五、藝術理解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與創(chuàng)作目的。2、與選材。3、與構思過程。4、與主題的深化。十六、創(chuàng)作動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影響作家對創(chuàng)作手法與技巧的選擇。2、影響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3、影響作品的風格。十七、創(chuàng)作沖動的特征是什么?1、具有主導性的朦朧的情緒體驗。2、經(jīng)這凈化或升華的復雜情感。3、具有內(nèi)指性特征。十八、創(chuàng)作沖動有哪些心理因素?1、原發(fā)性心理因素。2、繼發(fā)性心理因素。十九、創(chuàng)作沖動的激起有哪些情況?1、無意中受到觸發(fā)而產(chǎn)生。2、自覺尋找觸發(fā)。3、自己突然冒出來。二十、創(chuàng)作過程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1、生活材料的儲備與選擇。2、藝術構思。3、藝術傳達。4、修改與潤色。C、論述題一、文學創(chuàng)作中語言的運用要注意哪些問題?1、準確性。恰如其分。2、透明性。見 能指 知 所指 。3、獨創(chuàng)性。陌生化效果。二、細節(jié)真實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是歷史真實與情感真實的基礎。2、使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顯得像真的一樣。3、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第八章 文學接受A、名詞解釋1、文學消費:為滿足自身文化、審美與娛樂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對文學產(chǎn)品加以占有、利用、閱讀或欣賞的活動。2、文學生產(chǎn):作家觀念形態(tài)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出版家賦予其物質(zhì)形態(tài)的復制出版。3、文學傳播:借助一定的物質(zhì)媒介和傳播方式,將文學信息或文學產(chǎn)品傳遞給文學消費者的過程。4、文學接受:指審美范圍內(nèi)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5、接受心境:文學接受者在閱讀前與進入閱讀時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基本心理狀態(tài)。6、期待視野:是接受者在進入接受過程之前已有的對于接受客體的預先估計與期盼。 前理解 的心理狀態(tài)。7、預備情緒:接受者從現(xiàn)實關注向文學接受躍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受作品基本特質(zhì)激發(fā)而產(chǎn)生的特殊情緒。 前審美 心理。8、審美心理結構:接受者原有的文學知識、審美趣味以及閱讀過的作品所構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圖式。9、同化:作品信息與心中的審美結構相一致,并得到強化與鞏固。10、順應:作品信息與心中的審美結構嚴重不一致,而通過自我轉換來適應作品。11、召喚結構:作品中留有不確定性和空白點需要接受者將其具體化的文學作品本身。12、合理誤讀: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接受者對作品含義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與主觀評價。13、審美效果:接受者在審美體驗高潮階段或實現(xiàn)階段所產(chǎn)生的直接或間接的一系列心理效應與最終成果。14、心靈共鳴:讀者與作品之間實現(xiàn)了活躍的情感交流及對應關系的閱讀心理現(xiàn)象。15、文學的社會交往:通過文學接受而形成或傳播普遍社會價值觀的過程。16、文學批評:以文學接受為基礎,以一定理論與方法,對以文學作品為中心的各種文學現(xiàn)象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文學活動。17、印象性批評:感想式的鑒賞式的批評。18、注釋式批評:解釋詞句、闡釋原意為主的批評。19、評點式批評:在原作上加以批注、點評并與原作一起印行的批評。20、英美新批評派批評:主張作品中心論,注重形式與文本的研究與批評。倡導 細讀法 。21、精神分析批評:強調(diào)泛性欲論,用俄底浦斯情結來解釋創(chuàng)作動機,認為藝術是人的潛意識欲望的達成。22、神話原型批評:主張將作品放到某個文學原型中去研究,提倡遠古神話與現(xiàn)代作品相聯(lián)系,不同民族文學相比較。23、結構主義批評:探求主宰具體作品的抽象結構。認為作品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是按語言規(guī)則組織起來的語言產(chǎn)物。24、接受美學批評:以讀者為中心,讀者決定一切。25、女性主義批評:反對男性中心主義文化,某種程度上顛覆和質(zhì)疑傳統(tǒng)價值觀和文學批評傳統(tǒng)。26、后結構主義批評:否定任何內(nèi)在結構或中心,認為文學是一個無中心的系統(tǒng),是閃爍變化的語言符號的游戲。B、簡答題一、文學消費在整個文學活動鏈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1、使文學生產(chǎn)、文學傳播、文學產(chǎn)品的價值最終得以達成。2、文學消費生產(chǎn)著生產(chǎn)與生產(chǎn)者。3、參與生產(chǎn)著文學產(chǎn)品。二、文學產(chǎn)品具有商品性的原因是什么?1、是作家腦力勞動的物化形態(tài),作為精神產(chǎn)品,它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作家通過稿費或版稅取得勞動報酬。2、必須借助一定物質(zhì)媒介才流傳于世。三、文學的口傳方式傳播有何特點?1、直接面對面,有利雙向信息交流。2、是視、聽的復合符號的傳播。3、在傳播中不斷加以加工改造。四、書寫印刷傳播方式有何特點?1、非直接的單向信息傳播。2、文字符號的單一性與非直觀性。3、生產(chǎn)者與消費者彼此分離,地位不平等。五、電子傳播方式有何特點?1、視聽復合符號的信息傳播。2、提供的直觀性是空前的真實與虛假的混和。3、屬于大眾傳播媒體,具有世界性與商業(yè)性的傾向。六、文學消費與文學接受有何區(qū)別?1、文學消費是未含閱讀的購買、占有,又是閱讀、欣賞的精神消費活動;文學接受專指審美范圍內(nèi)的閱讀欣賞的活動。2、角度與側重點不同。文學消費是文藝社會學范疇;文學接受是審美心理學的角度。3、兩者相互聯(lián)系,有打通的一面,又有不能代替和差異的一面。七、文學接受與文學鑒賞的異同?1、文學接受包含文學鑒賞。2、文學接受以讀者為中心,文學鑒賞以作品為中心。3、文學接受有創(chuàng)造性、對話性。八、文學接受者應具備哪些內(nèi)在素質(zhì)?1、語言文字能力。2、文化基礎與思想水平。3、審美能力。九、文學接受的心境要滿足哪些條件?1、興趣。2、審美心態(tài)。暫時與現(xiàn)實生活隔離。3、對話愿望。與作品或作者對話交流。十、接受者的閱讀動機有哪些?1、審美和娛樂。2、求知與受教。3、批評與借鑒。十一、文學作品成為有意義的接受客體,必須具備哪些條件?1、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藝術趣味。十二、讀者的期待視野有哪些層次?1、文學的期待。2、生活的期待。3、價值的期待。十三、接受者的審美心理結構包括哪些層面?1、個人性。顯示獨特性和偏愛性。2、集體性。意味公共性與溝通性。3、兩者交融滲透。十四、文學接受過程中接受者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作品形象具體化。再現(xiàn)、補充、改造。2、情感再度體驗。將作品中人物情感轉化為自己的情感。3、作品意義的合理誤讀。創(chuàng)造性理解與主觀評價。C、論述題一、文學的審美效果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精神享受與愉悅感的獲得。2、情感的宣泄、補償與升華。3、認識空間的拓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審美能力的提高。二、心靈共鳴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1、人性情感的相通性。2、審美體驗的共同性。三、文學批評的意義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1、對作家的影響。規(guī)范、引導。2、對接受者的影響。幫助、橋梁。3、對社會的影響。分析評價某種價值觀念與理想。四、文學批評的方式有哪些?1、審美體驗。2、理性分析。3、價值判斷。五、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基本要點是什么?1、歷史的觀點與美學的觀點相結合。2、歷史觀點與美學觀點的統(tǒng)一性。第九章 文學的源流A、名詞解釋1、原始藝術:人類在史前社會創(chuàng)造的最初的形成中的藝術。2、摹仿說:藝術起源于人類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會人生的產(chǎn)物。3、巫術說:人的創(chuàng)作活動都包含巫術,是巫術的思維法則的推動促成藝術。4、游戲說:文學藝術是自由的,是一種不帶功利目的的純粹審美活動,是人類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戲的結果。5、勞動說:藝術是適應著勞動的需要并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產(chǎn)生的。6、文學思潮:在一定的時空范圍流行的文學觀念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潮流。7、浪漫主義:有兩種含義。一是浪漫主義思潮,二是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所遵循的原則。8、現(xiàn)實主義:有兩種含義。一是現(xiàn)實主義思潮,二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所遵循的原則。9、古典主義:擁護王權;崇尚理性;語言典雅;恪守 三一律 。10、自然主義:排斥浪漫主義的想象與情感因素,片面發(fā)展現(xiàn)實主義再現(xiàn)生活的原則,追求純粹客觀。11、后現(xiàn)代主義:現(xiàn)代西方文學流派的總稱。包括象征主義、意識流、表現(xiàn)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新小說、黑色幽默。12、象征主義:主張通過象征、暗示、對比和聯(lián)想表現(xiàn)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與哲理。13、未來主義:否定傳統(tǒng),贊美運動與力,打破語言規(guī)律,任從直覺。14、表現(xiàn)主義:反對再現(xiàn),主張純粹反映世界形象,強調(diào)主觀接受的絕對性。15、超現(xiàn)實主義:反傳統(tǒng),反現(xiàn)性,主張遵從潛意識創(chuàng)作,進行所謂的 自動寫作 。16、存在主義:關注荒謬、虛無的世界中的人生苦難,意識荒謬的存在性,強調(diào)自我選擇。17、新小說:反對虛構,力求客觀化描寫,反傾向,構造新的小說結構。18、文學流派: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學觀念、創(chuàng)作傾向、藝術追求和美學風格的作家群體。B、簡答題一、為什么說文藝起源于以勞動為前提的人類早期精神活動?1、勞動是原始藝術活動的前提條件。2、原始藝術與勞動生活的關系。3、人類早期的精神活動是藝術起源的直接原因。二、人類早期精神活動的內(nèi)涵是什么?1、原始思維及其特征。2、認知需求的滿足。3、審美意識的萌芽。三、原始思維的特征是什么?1、以感知和肖像表達為基本思維方式。2、具有我向性特征。3、是一種原邏輯思維。四、文學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1、文學發(fā)展以社會發(fā)展為前提。為其提供基礎;為其提供動力;影響其發(fā)展機制。2、文學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五、物質(zhì)生產(chǎn)與藝術生產(chǎn)不平衡的關系表現(xiàn)在哪里?1、從藝術形式來看,某種藝術形成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特定價段。隨著發(fā)展,可能會停滯或衰落。2、從藝術領域來看,文學的高度發(fā)展有時不是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繁榮時期,而是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比較落后時期。六、文學思潮的產(chǎn)生與什么有關?1、與社會思潮有關。2、也是自身演變的結果。3、與世界文學的交流有關。C、論述題一、文學流派的產(chǎn)生原因是什么?1、后人研究追認的。2、作家自覺性的提高。3、文學思想與觀念沖突的結果。二、文學流派的特點是什么?1、作家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學觀念與審美理想。2、表現(xiàn)相似的文學風格與美學趣味。三、各主義文學思潮的特點是什么?《文學概論》復習資料(二)之名詞解釋第一章 文學觀念名詞解釋:1、文學觀念:文學觀念就是對文學的看法,是對 文學是什么 的回答。文學觀念是發(fā)展變化的。2、文學四要素:當代美國學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學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讀者。3、再現(xiàn)說:在文學四要素中強調(diào) 世界 與 作品 的對應關系,即認為作品是對世界的摹仿或再現(xiàn)。4、表現(xiàn)說:在文學四要素中強調(diào) 作品 與 作家 的關系,即認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現(xiàn)、傳達。5、實用說:在文學四要素中強調(diào)作品被讀者所利用的關系,認為文學是一種工具,可以為某種社會目標服務。6、客觀說:在文學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認為作品一旦從作家的筆下誕生之后,就獲得了完全客觀的性質(zhì),它既與原作家不相干,也與讀者無涉,它從外界的參照物中孤立出來,本身是一個 自足體 ,出現(xiàn)了所謂的 客觀化走向 。7、體驗說:在文學四要素中強調(diào)讀者對作品的意向性的體驗這種關系,強調(diào)讀者閱讀作品是體驗和現(xiàn)創(chuàng)造。8、文學的定義:文學作為一種人類的文化形態(tài),它是具有社會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的、凝聚著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的情感交流的語言藝術。9、符號論的文化概念:從符號學的角度看,文化是人類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產(chǎn)品及其意義的總和。這個觀點是由德國的現(xiàn)代哲學家卡西爾提出的。10、品質(zhì)閱讀:是指 試圖盡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質(zhì),表示首先注意到語言中的各種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復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節(jié)和主題運動。這是就西語而言的,若是論漢語文學中 品質(zhì)閱讀 則是讀者閱讀是首先關注文本的用字、比興、押韻、平仄、對仗和用事等,進一步再延伸到對情景的描寫或人物、情節(jié)的敘述的理解。11、經(jīng)驗和體驗:個人和見聞和經(jīng)歷及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統(tǒng)稱為經(jīng)驗。所謂體驗是經(jīng)驗中見出深義、詩意和個性的部分。經(jīng)驗是一種前科學的認識,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當然這還是常識、知識,即前科學的真理);而體驗則是一種價值性的認識和領悟,它要求 以身體之,以心驗之 ,它指向的是價值世界。12、文以載道:中唐時期韓愈等古文運動家提出的,經(jīng)宋代理學家的解釋得到完善, 文以載道 的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如果車裝飾得很漂亮,卻不載物,那么車再美也是無用的??梢娢膶W也就是傳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這樣的文學觀念偏重于文學的教化目的。13、寓教于樂:古羅馬時期的思想家賀拉斯提出。認為文學的摹仿要達到 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 。這是一種既重視摹仿又重視讀者的快感和教益的文學觀念。14、價值閱讀: 價值閱讀 表示閱讀者 試圖盡可能敏銳和準確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發(fā)現(xiàn)的價值 。當然這里所說的價值,首先是文化價值。15、審美:審美是心理處于活躍狀態(tài)的主體,在特定的心境、時空中,在有歷史文化滲透的條件下,對于客體的美的觀照、感悟、判斷。16、情致:由黑格爾提出。情致是兩個方面的互相滲透,一方面是個體的心情,是具體感性的,是會感動人的,另一方面是價值和理性,可以作為認識。但這兩個方面完全結合在一起,不可分離。因此對那些情致特別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無法簡單地用語言傳達出來的。17、虛靜:中國古代文論概念。 虛靜 就是使人的精神進入一種無欲無得失無功利的極端平靜的狀態(tài),這樣事物的一切美和豐富性就會展現(xiàn)在眼前。所以虛靜可以理解為審美活動時的心理狀態(tài)。18、藝術真實性:藝術真實性是指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質(zhì)。19、出入說:王國維提出的。作家的體驗不但要能 入 ,而且還要能 出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內(nèi)就是移情式體驗,出乎其外,就是體驗主體對體驗的反芻。第二章 文學語言組織名詞解釋:1、文學文本:是供讀者閱讀的包含完整意義的實際語言形態(tài),是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基本存在方式。2、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xiàn)實,它是一種具有表現(xiàn)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結構。它有三個基本特性:語言性、整體性和表現(xiàn)性及個性。3、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音組合系統(tǒng),主要包括節(jié)奏和韻律兩種形態(tài)。4、節(jié)奏:是文學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tài)之一,是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xiàn)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春筍的起伏狀況。節(jié)奏有三種類型:長短型、高低型和輕重型。5、音律:也稱聲律、聲韻或韻律,是文學的語音層面的基本形態(tài)之一,是由聲調(diào)、語調(diào)和韻律的變化和協(xié)調(diào)而形成的內(nèi)部和諧狀況。6、文法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詞、語句和篇章方面的構成法則。文法通常有三類:詞法、句法和篇法。7、詞法:又稱字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nèi)語詞的構成法則。8、句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nèi)語句的構成法則。9、篇法:又稱章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體語言構成法則。10、辭格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現(xiàn)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程式的運用狀況。第三章 文學形象系統(tǒng)名詞解釋:1、文學形象的概括性:文學形象能夠傳達豐富的內(nèi)在意蘊的功能稱為文學形象的概括性。2、典型環(huán)境:指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實關系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xiàn)實關系總情勢的大環(huán)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huán)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3、虛實相生:這是意境的結構特征。虛與實本是一對哲學范疇,應用于意境理論中,實境指逼真描寫的景、形、境,虛境指由實境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虛境通過實境來實現(xiàn),實境要在虛境的統(tǒng)攝下來加工,虛實相生成為意境獨特的結構方式。4、象征意象化:營構文學象征意象的原則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創(chuàng)造的必經(jīng)之途,即在抽象思維的指導下追求意象應合,不惜以荒誕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實。5、荒誕性:這是文學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藝術家有意創(chuàng)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達到揭示某種哲理或觀念的目的。6、文學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現(xiàn)的具體的感性的、具有藝術概括性的,體現(xiàn)著作家審美理想的、能喚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圖畫。7、典型:是指寫實型作品言語系統(tǒng)中呈現(xiàn)的顯出特征的富于審美魅力的含有豐厚歷史意蘊的性格。又稱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8、特征化:在寫實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東西,加以藝術強化、生發(fā)的過程,叫做 特征化 ,這是創(chuàng)造典型的基本方法。9、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10、象征意象:文學象征意象是指以表達觀念或哲理為目的,以象征為基本表現(xiàn)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第四章 敘事作品名詞解釋:1、敘事:就是通過語言組織起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從而構成藝術世界的文學活動。2、故事時間:故事時間是故事中事件接續(xù)的前后順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虛構的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間過程,這個時間的順序和長短是由所講述的故事內(nèi)容給出的。3、文本時間:是敘述文本中敘述語言排列的前后順序,或者說是讀者閱讀文本所依照的順序;這個時間實際上是敘述語言本身的前后順序和長短。4、敘述視角:敘述視角是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觀察和講解的特定角度。敘述視角的特征通常是由敘述人稱決定的,主要有四種:第一人稱敘述、第二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敘述及人稱或視角變換敘述。5、敘述標記:是文本中出現(xiàn)的對于理解故事來說具有標記作用的敘述手段。6、故事:是敘述內(nèi)容的基本成分。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會生活中的事件、由這些事件組織成的因果線索完整的情節(jié),發(fā)生這些事件的具體場景這三個主要方面。7、結構:是故事的各個部分組成的整體存在形態(tài)。敘事作品中結構可以分為兩層:一層是表層結構,即敘事文本自身的結構;另一層是深層結構,即超出敘事文本的文化結構。8、敘述功能:是根據(jù)人物在情節(jié)過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規(guī)定的人物行為模式。對敘述功能的研究問題是俄國形式主義學派的普洛普在民間故事和童話的形態(tài)研究中提出的。9、符號矩陣:是一種由四個符號學要素組成的顯示人物行動意義的矩形圖式。這是格雷馬斯提出的一種研究行動邏輯的模式。11、隱在敘述者:是指讀者在敘事文本中難以發(fā)現(xiàn)敘述者聲音的情形。 隱在敘述者 并不是不存在敘述者, 隱在 的敘述者實際上是隱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著人物,使他們說出敘述者需要敘述的東西。12、隱含的接受者:敘述者講述故事是一種語言交流行為,敘述者在敘述時心目中存在著潛在的接受者。這種由敘述者所設定的,隱含在敘述動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隱含的接受者。第五章 抒情作品名詞解釋:1、抒情原則:在抒情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傳情達意,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是遵循著一定的抒情原則。作者在抒發(fā)情感、創(chuàng)作抒情作品的過程中,在處理情感與理性、情感與現(xiàn)實、情感與語言等關系的問題上,有意無意間所遵循的原則,稱為抒情原則。2、抒情策略: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作者總是在語法或修辭上采取某種方法和手段以達到抒情的目的并強化抒情的效果,這樣的方法和手段謂之抒情策略。3、抒情的語法策略:是指從語言的結構方式(包括詞語的構成和變化、詞組和句子的組織)這一角度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諳此道。比如,詩人有所謂的 詩家語 ,它指的是與通常語言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常常打破既有的語言規(guī)范,追求某種特殊的語言效果。4、抒情的修辭策略:是指運用各種修辭方式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從文學史和修辭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辭策略有許多,意象、隱喻、典故、悖論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四種。5、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6、典故:是一種歷史化的隱喻,是在神話或歷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當下事件、情狀或環(huán)境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7、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種抒情傳統(tǒng)中長期使用并因之產(chǎn)生了固定內(nèi)涵的模式化意象,如中國抒情傳統(tǒng)中的 浮云、大雁、流水、楊柳 等。8、抒情母題:是指在某種抒情傳統(tǒng)中基于某種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內(nèi)涵相對固定的大型主題,如中國抒情傳統(tǒng)中的 思歸、懷鄉(xiāng)、傷逝、惜別等 。9、頌詩:最初也是一種歌,它可以是一種節(jié)奏鮮明、格調(diào)高昂的抒情詩,也可以是一種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詩,既能表現(xiàn)集體情感又能抒發(fā)個人感受,通常用來歌頌神圣。我國《詩經(jīng)》中就不乏頌詩,屈原的《橘頌》可列入頌詩的范疇。10、情詩:是用來歌唱愛情的詩,在抒情作品中,它抒發(fā)的情感最為強烈、真摯和細膩,也最具個人色彩。如《詩經(jīng)》。11、哀詩:也稱悲詩、挽歌,是用來悼念死者和表達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有為死者安魂、令敗者止悲的功用。我國楚辭中的《國殤》《哀郢》皆為哀詩中的佳作。12、抒情小品文:是一種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國, 小品 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世說新語》,意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國的蒙田,英國的培根緊隨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這樣的特點:第一,它注重描寫個人的經(jīng)歷、境遇,抒發(fā)個人的情感、情緒;第二,它具有坦蕩開闊的心胸和閑適懇切的調(diào)格。13、抒情作品:專門用來抒情達意,它是與敘事作品相對而言的另一類文學作品;具體地說,抒情作品指的是簡要地表現(xiàn)、傳達作者以情感為核心的內(nèi)在心性的文學作品。14、韻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結合和變化而造成的和諧音調(diào),謂之 韻律 。在西方,韻律是一個統(tǒng)稱,它可以分為韻與律兩個方面。把同一個音或類似的音予以有規(guī)則的反復排列,稱為韻。按照某種規(guī)律使語音的長短、高低、強弱予以重復變化,稱為律。15、悖論:是指那種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實質(zhì)上千真萬確的語句,即所謂 似非而是 的語句。第六章 文學風格名詞解釋:1、文學風格:指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文學作品的有機整體和言語結構中所顯示出來的、能引起讀者持久的審美享受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2、創(chuàng)作個性:是在日常個性的基礎上經(jīng)過審美創(chuàng)造的升華而形成的獨特的藝術品格。屬于文學風格的主觀方面,也是風格形成的內(nèi)在依據(jù)。3、韻味:指作品言語結構所產(chǎn)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4、民族風格:指作家作品在總體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該民族的精神特點、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現(xiàn)。5、文采:文學風格的審美構成之一,指作品中的言語色彩,也即語言的特殊組成,是風格的存在方式。6、剛柔說:中國傳統(tǒng)的風格分類理論,即把文學風格區(qū)分為陽剛和陰柔兩大類,屬于簡分法。7、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詞學流派。有人認為是范仲淹開其風,有人則認為是蘇軾發(fā)其端。就其成就和影響來說,當推蘇軾和辛棄疾,故有 蘇辛詞派 之稱。風格特色是氣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勢奔放。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8、婉約派:宋代形成的詞學流派。以柳永、秦觀、李清照為代表。婉約派的風格特色是情思綿密,語氣吞吐,格調(diào)溫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鈴》、秦觀的《踏莎行》、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9、風格美:指風格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魅力,是區(qū)別不同風格類型的標志。不同的風格類型有不同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魅力,它是作家在文學史上爭得坐標位置的一種藝術力量。10、時代風格:指作家作品在總體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時代的特征,它是該時代的精神特點、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現(xiàn)。11、流派風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學觀念、審美趣味、創(chuàng)作主張、取材范圍、表現(xiàn)方法、語言格調(diào)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形成的共同特色。第七章 文學創(chuàng)作名詞解釋:1、藝術靈感:是指在文學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chuàng)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tài)。2、藝術構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創(chuàng)作動機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創(chuàng)作沖動的驅使下,在選定創(chuàng)作對象的基礎上運用藝術概括、藝術變形等手法塑造藝術形象、構織故事情節(jié)、最終形成完整藝術世界的思維過程。3、藝術變形:是指作家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而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意將描寫對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手法。4、感物說:這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重要觀點,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作主體受到外在事物的感發(fā)、刺激而后產(chǎn)生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5、養(yǎng)氣說:這也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重要觀點,認為決定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因素是 養(yǎng)氣 ,即進行主體內(nèi)在精神的自我修養(yǎng)。6、胸有成竹說:這也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重要概念,認為作家、藝術家在動手創(chuàng)作之前要先使描寫對象的特征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7、創(chuàng)作動機:這是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主體從事創(chuàng)作活動的主觀目的。8、藝術概括:這是藝術構思的具體方式,是創(chuàng)作主體從一定創(chuàng)作動機出發(fā),對其所選定的材料進一步提煉加工的過程,具體包括藝術綜合與藝術簡化兩種方式。9、文學創(chuàng)作的審美理想:是指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家自覺遵守的諸種創(chuàng)作標準與價值追示,具體包括藝術真實性追求、社會價值追求、形式美追求。10、細節(jié)真實:屬于藝術創(chuàng)作真實性原則中的一個方面,指文學作品所描寫的環(huán)境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看上去象真的一樣。第八章 文學接受名詞解釋:1、文學消費:是指人們?yōu)榱藵M足自身文化、審美與娛樂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對文學產(chǎn)品加以占有、利用、閱讀或欣賞的一項活動。2、審美心理結構: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學知識、審美趣味以及閱讀過的作品所構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圖式。3、文學批評:是在文學接受的基礎上,以一定的理論、方法對文學作品為中心的各種文學現(xiàn)象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文學活動。4、文學傳播:這也是文學活動全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文學傳播就是人類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符號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進行文學信息、觀念與情感的交流。5、接受心境:是指文學接受者在閱讀前與進入閱讀時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基本心理狀態(tài)。6、期待視野:這是關于文學接受過程的一個概念,是德國接受美學創(chuàng)始人姚斯首先提出的。是指接受者在進入接受過程之前已有的對于接受客體的預先估計與期盼,是讀者原先各種經(jīng)驗、趣味、素養(yǎng)、理解等綜合形成的對文學作品的一種欣賞水平與接受要求在具體閱讀中的表現(xiàn)。7、預備情緒:是波蘭美學家英加登首先提出的。預備情緒是接受者從現(xiàn)實關注向文學接受過程躍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讀者受作品基本特質(zhì)的激發(fā)而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情緒。8、審美心理結構的同化:這是審美心理結構對作品采取的兩種主要應對方式之一,而且一般是首先采用的反應方式。同化是指在接受過程中接受者總是把具體文學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審美心理結構之中,當作品的信息與結構一致時,審美心理結構就得到強化與鞏固。9、審美心理結構的順應:是指在接受過程中接受者的審美心理結構與具體文學作品中的新因素發(fā)生嚴重的不一致,結構無法同化作品,只能通過自我轉換來適應作品的新情況,作品對原有審美心理結構起改變與更新的作用。9、作品的召喚結構:是德國接受美學家伊瑟爾首先提出的。是指留有不確定性和空白點需要接受者將其具體化的文學作品本身。10、作品的具體化:是指接受者在閱讀中完成作品、實現(xiàn)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過程。11、審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審美體驗的高潮階段或實現(xiàn)階段所產(chǎn)生的直接或間接的一系列心理效應與最終成果。12、心靈共鳴:是指在文學接受過程中接受者與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產(chǎn)生的情感溝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閱讀同一作品時產(chǎn)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動、興奮的審美體驗。13、文化認同:是指通過文化接受而產(chǎn)生的作家與接受者,接受者與接受者之間對某種文化價值的相同或相近的評價。14、文學的社會交往:是指通過文學接受而形成或傳播普遍社會價值觀的過程。第九章 文學的源流名詞解釋:1、古典主義: 17世紀始于法國的文學思潮,蔓延達兩百年之久,它因在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上以古希臘、古羅馬為典范,而得名 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在17世紀法國的戲劇創(chuàng)作中達到高峰,以悲劇家高乃依、拉辛、喜劇家莫里哀、理論家布瓦洛為代表。古典主義是文學史上第一個有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依據(jù),崇尚理性,在戲劇等文學作品中以理性戰(zhàn)勝感情為上;它尊奉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學傳統(tǒng),高乃依的悲劇多取材于古羅馬的歷史,而拉辛的《安德洛瑪克》和《費得爾》的故事情節(jié)都來源于古希臘神話;它力求形式的完善,結構嚴謹,語言明晰,體現(xiàn)出高雅的趣味。后來的古典主義由于形式的嚴格刻板,人物形象的類型化、概念化而受到浪漫主義的猛烈抨擊,失去主宰地位而哀敗。2、巫術說:主張原始人的一切創(chuàng)作活動都包含著巫術的意義,都是原始巫術的直接表現(xiàn),因為巫術的思維法則的推動才促成了藝術的誕生。3、小說:是一種側重刻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jié)、描寫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具有虛構性質(zhì)的文學體裁。4、摹仿說:是一種最古老的藝術起源理論。它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善于摹仿,藝術即起源于人類的摹仿本能,藝術是摹仿自然和社會人生的產(chǎn)物。代表人物有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亞里斯多德。前者摹仿自然、后者摹仿社會人生。5、巫術說:主張原始人的一切創(chuàng)作活動都包含著巫術的意義,都是原始巫術的直接表現(xiàn),因為巫術的思維法則的推動才促成了藝術的誕生。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文化人類學家泰勤與弗雷澤。6、游戲說:認為藝術與游戲一樣,是一種非功利性的純粹審美的生命活動,藝術起源于人類擺脫物質(zhì)與精神束縛、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戲本能。代表人物是席勒與斯賓塞。7、勞動說:即藝術起源于勞動的理論,認為原始藝術是適應著勞動的需要并在勞動實踐中產(chǎn)生的,具有明顯的功利目的。倡導者是俄國的普列漢諾夫。8、詩歌:是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一種高度凝練、充滿情感與想象、結構跳躍、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的文學體裁。9、散文:是一種題材廣泛、結構靈活、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感受和特殊境遇,語言具有審美性的一種文學體裁。10、劇本:指供演出或拍攝用的戲劇、電影、電視的文學底本,是一種以人物臺詞為主要手段、事件與場景較為集中、具有一定的戲劇沖突的文學體裁。11、現(xiàn)實主義:19世紀盛行于歐美的文學思潮。它的興起是在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英法風行。三四十年代,法國的司湯達、巴爾扎克,英國的狄更斯、薩克雷是其杰出的代表,現(xiàn)實主義是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它要求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來刻畫、描寫,其態(tài)度是客觀的?,F(xiàn)實主義并非對生活照相式的復寫,而是要提煉、塑造出典型。12、浪漫主義: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在歐洲盛行的文學思潮。它是對古典主義的一種反叛。浪漫主義側重表現(xiàn)的是理想境界,注重于主觀情感的抒發(fā)。其次在藝術形象的構思上,按照作家主觀的情感邏輯而不是生活本身的邏輯,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形象和理想境界。最后它往往著力于寄寓了主觀理想的大自然的抒寫。13、現(xiàn)代主義:19世紀后斯到20世紀初期蔓延西方及全世界的文學思潮。它的主要派別有象征主義,它的崛起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法國的波德萊爾為代表。20世紀初,出現(xiàn)了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未來主義、以德國為中心的表現(xiàn)主義,以英美為中心的意識流,以法國為中心的超現(xiàn)實主義等?,F(xiàn)代主義主張表現(xiàn)論,反對再現(xiàn)論,強調(diào)主觀性、自我表現(xiàn)。其次,現(xiàn)代主義作家重視藝術想象,強調(diào)藝術直覺,提出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把內(nèi)在的想象高置于客觀現(xiàn)實之上。第三,現(xiàn)代主義文學注重形式的創(chuàng)新,在語言形式、敘述方法、結構安排等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文學概論》復習資料(二)之簡答題1、文學觀念為什么是發(fā)展變化的?答:文學觀念是人們對文學的看法,它永遠是發(fā)展變化的。其原因是:(1)時代的原因。不同的時代由于社會的需要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性質(zhì)的文學。所謂:文變?nèi)竞跏狼?。興系乎時序,世情,時序的變化推動了文學的變化。文學變化發(fā)展了,文學觀念也跟著變化發(fā)展。(2)文學自身的變化。根據(jù)考察,文學與其他藝術一樣,有自身的變化運動,這就是由再現(xiàn)到表現(xiàn),再由表現(xiàn)到裝飾,一般總是這樣螺旋式發(fā)展,它是文學自身的運動。(3)不同群體不同地位的人,觀點不同,對文學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以上三點是文學觀念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原因。2、文學是什么?答:文學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它是具有社會審美意識形態(tài)性質(zhì)、凝結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情感的語言藝術。3、什么是符號論的文化教育定義?答:符號論認為,文化教育是人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產(chǎn)生的具有意義的精神產(chǎn)品,它不同于廣義和狹義的文化教育定義。4、文學的文化意義是什么?答: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狀況;扣問人的生存意義,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憧憬人類的末來。5、文學與科學文化教育的關系是怎樣的?答:文學(包括藝術)與科學文化教育(我們這里指的自然科學)是不同的,文學的中心問題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學的中心問題則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學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學中,人主要作為一種自然而進放科學的視野。文學和科學都要揭示世界的奧秘。文學與科學都追求真美,但文學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學則追求規(guī)律的真,科學在必須選擇時,它選擇真而犧牲美,文學則在真與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單一的選擇。但是,文學與科學文化中,科學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識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學家,進而促進了藝術文化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是從某些方面啟示藝術文化的開展。反之,藝術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響科學家的精神世界,給科學的發(fā)展帶來動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從而促進科學的發(fā)展,文學與科學永遠是關聯(lián)在一起的,文學與科學一樣參與了開發(fā)世界的統(tǒng)一過程。6、文學與歷史文化的關系是怎樣的?答:文學重虛構,重情感,重詩意。歷史重真實,重事實,重理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這是應該加以區(qū)分的,所謂 文之與史,較然異轍 。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無論歷史還是文學。都可以達到對事物的普遍性的揭示。就歷史而言,辯證表明:歷史路徑是螺旋型上升的,每一種社會形態(tài)(如歷史人物、歷史行為等)都可能在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重復若干次,因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上出現(xiàn)的相似點,就是溝通歷史和現(xiàn)實的橋梁,從而具有普遍性。就文學而言,并不因其虛構性而喪失真實性和普遍性。就文學所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層面說,它能深入到現(xiàn)實的底層,達到對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zhì)規(guī)律的揭示。7、人的審美活動的實現(xiàn)需要哪些條件?答:審美的實現(xiàn)需要如下四個層面協(xié)同合作:(1)主體心理層,審美的審,即現(xiàn)照一感官,是作為主體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儲存與加工,即以人的心理器官去審察,感悟,領悟,周圍現(xiàn)實的事物或文學所呈現(xiàn)的事物,在這觀照感悟過程中,人作為主體的一切必理機制,包括注意、感知、回憶、表象、聯(lián)想、情感、想象、理解等,都在高度活躍的狀態(tài)。(2)審美對象層,審美的美是指現(xiàn)實事物或文學中所呈現(xiàn)的事物,這是審的對象,對象很復雜,不但有美,而全有丑,還有崇高、審悲、審喜等等,這些可以統(tǒng)稱為審美。沒有審美的對象,審美活動不可能形成。(3)時空心境層。審美作為一種活動必須有特定的心理時空的關系組合。在審美活動中,孤立的事物無所謂美或不美。馬克思的話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提示;美不是無條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宛若間,對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4)歷史文化層。審美活動的實現(xiàn)還必須有歷史文化的條件。因為審美活動不但是瞬間的存在,它的每一次實現(xiàn)都必然滲透人類的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同時歷史文化傳統(tǒng)又滲透,積淀到每一次審美活動中。人們總是感覺到審美活動讓我們想起了過去的什么。美往往是文化傳統(tǒng)凝結的成果。8、文學的審美活動有哪些特點?答:(1)文學審美活動具有更大包容性。文學的這一特點充分地反映在文學審美活動上。審美活動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審美可以融化生活的一切,所以文學的審美最為遼闊豐富,文學的審美對象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有崇高。就是說在文學的審美活動中,人們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擁抱或排斥或喜愛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當作審美觀照的對象,都可以成為作家和讀者的詩意的過濾,文學審美活動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別的藝術不可能達到的。(2)文學的審美活動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它所蘊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藝術更深刻。因為詞語并非物質(zhì)性材料,具有實質(zhì)性內(nèi)容的詞義是一種眼前外在事物,而永遠是在心領神會,使人們能夠心領神會直接趨向認知、思考,便于對生活進行理性、深入的把據(jù)。所以,我們不能不說文學是所有藝術中最富于思想性的藝術,甚至可以直接稱為思想的藝術。9、經(jīng)驗與體驗有哪此聯(lián)系與區(qū)別?答: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有些屬于經(jīng)驗,有些屬于體驗。人的經(jīng)驗是他的生物的或社會的閱歷,大致說來,其中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經(jīng)歷性的,就是說他經(jīng)歷了這件事情,并有相關的常識和知識;還有一種則不但有過這個經(jīng)驗,而且在這經(jīng)歷中見出生命的深刻意義,動人的竺意和個性色彩,那么這經(jīng)驗就成為一種體驗了,所謂體驗是經(jīng)驗的見出深義、詩意和個性的部分,可見經(jīng)驗是體驗的基礎,體驗是經(jīng)驗的升華。10、什么是文學文本?怎樣理解它與文學作品區(qū)別?答:文學文本是供讀者閱讀的包含完整意義的實際語言形態(tài),是文學這種語言藝術的存在方式。文學文本與文學作品有著清楚的分別:文學文本是指由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供讀者閱讀而尚末閱讀的語言形態(tài),而文學作品則是指已被讀者閱讀才變成文學作品。這一區(qū)分有助于使文學文本的基本的語言性顯現(xiàn)出來。11、中西方是怎樣認識文學文本層面的?文學文本有哪些基本層面?答:中西方是從不同角度探討文學文本的層面問題的。中國古代文論文學文本層面觀;認為文學文本由言(粗)意(精)兩層面構成。這兩種層面觀從可見(外在)與不可見(內(nèi)在)的分別上去立論。這種文本層面理論傳統(tǒng)對于我們今天認識文學文本的層面構造應是有啟發(fā)意義的。西方也存在著大致兩類文學文本層面觀,一是兩層面說,主張文學文本包含外在語言層面和內(nèi)在意蘊層面,二是四層面說,認為文學文本由更為復雜的四層面組成。這些論述同樣可以給予我們的文學文本層面劃分以啟迪。我們認為,文學文本由三個層面組成;文學語言組織,文學形象系統(tǒng)和文學意蘊世界。(1)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它構成了文學文本的基本現(xiàn)實,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面。(2)文學形象系統(tǒng)是讀者通過對文學文本語言組織的閱讀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感性生活畫面,它是溝通文學語言組織和文學意蘊世界的中介性層面,處在核心層面。(3)文學意蘊世界是讀者通過閱讀文學語言組織和形成感性生活畫面而體味出的深層體驗空間,它是文學文本的最深層面。12、什么是文學語言組織?它的特性如何?答:作為文學文本的直接現(xiàn)實,語言絕不是零散隨意地或雜亂無章地堆砌在文本中的,而是呈現(xiàn)為一種整體構造,這就是文學語言組織,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xiàn)實,它是一種具有表現(xiàn)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構造。具體說來,文學語言組織具有如下三種特性,第一,文學語言組織由符號構成,人類創(chuàng)造的符號多種多樣,除了語言的隨意照搬的產(chǎn)物,而具有自身的語言存在方式,每一部文學文本都具有自身的語言性構造。第二,作為一種語言構造,文學語言組織具有一目的的過程中,這種語言可能呈現(xiàn)出獨特特征,從而傳達出作家的獨特個性。以上表明,文學語言組織呈現(xiàn)出語言性構造、整體性、表現(xiàn)性與個性特征等特性。13、怎樣理解文學形象的審美理想性?答:文學形象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簡單摹本,而是經(jīng)由人類心靈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式,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更高的心靈旨趣,在藝術中它體現(xiàn)著審美理想。所謂審美理想,是指人們在自己民族的審美文化氛圍里形成的,由個人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關于美的觀念尺度和范型模式。所謂觀念尺度不過是人們在自覺的審美活動中為自己下意識地設定的關于美的種種標準;所謂范型模式則是合乎上述標準的感性形態(tài),文學形象的至境形態(tài)便是這種范型模式的具體體現(xiàn)。審美理想一方面通過個人的審美實踐顯示出個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體現(xiàn)為民族審美趣味的共同性及至人類審美理想的共同性,從而制約著全民族及至全人類的審美實踐和藝術創(chuàng)造。這樣,文學形象必然體現(xiàn)著作家的審美理想。作家們不僅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加以集中、升華,加工成正面體現(xiàn)審美理想的藝術形象,還可以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審美理想的光照下,把生活中丑陋轉化為藝術美。所以各類文學形象都體現(xiàn)或者折射著作家的審美理想,從而在更高的意義上滿足人類高尚的心靈旨趣,與自然物象明顯地區(qū)別開來。14、怎樣理解典型的特征性?答:特征性是典型必備的美學特征。所謂特征,是指組成本質(zhì)的個別標志,是藝術形象中個別細節(jié)把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妥貼性,特征的特點就在于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文學典型的特征性,可分兩個層次來理解。首先,文學典型必須具有貫穿其全部活動的總特征。這是人物性格的最基本方面,它使人物成為獨特的一個,成為一個鮮活而富有力的生命。其次,文學典型還必須具有在總特征制約下的豐富多彩的局部特征。這樣人物性格才能從心靈、行動得到多層次,多側面的展現(xiàn)。這是性格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的必然反應,而每一種性格特點都能透射出一道歷史的折光,包含著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文學典型正是在鮮明的整體特征和豐富的局部特征的展示中,成為一個立體的圓整人物,顯示出無窮的個性。15、怎樣理解實者逼肖,虛者自出這句話的含義?答:這是指意境創(chuàng)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xiàn)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的創(chuàng)造與描寫,處于意境結構中的靈魂和統(tǒng)帥的地位。但是,虛境不能憑空而生,在意境創(chuàng)造中,一切還必須落實到實境的具體描繪上,再好的虛境,也要由實境得來,而通過實境的描寫完美地表達虛境的原則即實者逼肖,虛者自出。但實者逼肖并非照搬生活,而是要在設想中的虛境指導下對生活物象進行選擇、提煉、加工,以更好地表達或開拓虛境為目的,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而后者更為重要。16、如何理解敘事的特質(zhì)?答:簡單地說,敘事作為一種藝術活動的特質(zhì)就是通過語言的講述組織起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從而構成藝術世界。同時應當理解,敘事既是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認識體驗。講故事和讀故事的行為都意味著對外世界的關心,是對外部世界的體驗、理解和解釋;同時這種體驗、理解和解釋在敘事行為中通過敘事語言構造成一個藝術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講,敘事是由人對外部世界的體驗推動的構造藝術世界的言語行為。17、什么是敘述的頻率?答:頻率是敘述時間關系的一個方面,是文本中敘述語言和故事內(nèi)容之間的重復關系。重復有兩種類型,即事件的重復和敘述的重復。所謂事件的重復指的是故事內(nèi)容的重復,即同一類型的事件反復出現(xiàn)。敘述的重復指的是同一個事件在故事中被反復敘述。事件的重復和敘述的重復都會使故事的敘述節(jié)奏得到強化或產(chǎn)生變化,從而使故事的發(fā)展過程更吸引人。18、什么是暗含標記?這種標記在作品中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答:暗含標記是敘述人并末直接說出,而是間接暗示出的人物性格引導標記,暗含標記雖然不直接說出人物特點,但由于作者和讀者因閱讀傳統(tǒng)和語境的作用而形成的相互間的默契,使讀者有可能把握作者的暗示。暗含標記可以存在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之中,包括經(jīng)常性的和偶發(fā)性的語言行動都可以成為暗含標記。此外,外貌、服飾、環(huán)境等也同樣可以成為人物性格的標記。19、如何區(qū)分事件在故事進展中的不同作用?答:首先可以將事件的作用劃分出兩大類型:第一類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第二類是塑造生動的形象。對第一類事件再作進一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事件對于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性是不均等的;有的事件是故事進展線索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故事發(fā)展的可能與方向;有的使故事線索得以延續(xù)和伸展。從故事發(fā)展的角度講,前者是核心事件而后者是輔助事件。20、如何分析敘述聲音?答:敘述聲音是指那種能體現(xiàn)敘述動作的口氣或基本態(tài)度。一般而言,敘述聲音的功用是傳達內(nèi)容意義,聲音的表情特點也只是為了更準確、生動地表達內(nèi)容的情感意蘊。然而有時敘述者的聲音會脫離敘述的故事內(nèi)容而顯現(xiàn)出來,使聲音本身引起讀者的注意并成為藝術效果的一部分,根據(jù)在不同風格的敘事作品中,敘述聲音的不同情況,我們可以把敘述者區(qū)分為顯在敘述者和隱在敘述者。顯在敘述者是指讀者在文本中明確地聽到敘述者聲音的情形;隱在敘述者,與顯在敘述者相反,雖然存在于文本敘述之中,但并不直接顯現(xiàn),讀者只能間接地感受到敘述者聲音的存在。21、抒情的一般原則有哪些?答:(1)誠摯性原則。抒情最基本的原則是誠摯與可靠,它要求藝術家在抒發(fā)情感時必須真誠可靠,并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真摯感受。(2)獨特性原則。藝術家要把最為獨特的感受傳達給別人,避免使用一般性的情感概念。(3)感染性原則。真正的抒情藝術一定會使讀者神不知鬼不覺地受到咸染,它消除了藝術家與讀者之間的心理距離。22、抒情的主要途徑是什么?答:抒情的主要途徑有二:(1)以聲傳情,聲情并茂,聲指律,情指情感,二者在抒情作品(特別是抒情詩)中結下了不解之緣,詩歌具有音樂的某些形式特征,在聲音的層面上尤其如此,它們都擁有聲音和諧的音調(diào)和節(jié)奏,韻律是某些抒情作品(特別是抒情詩)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失去韻律不僅會使它失去韻味,而且還會失去生命。(2)情景交融。情指情感,景指景物,二者在抒情作品中的關系極為密切。情景交融,歷來是中國抒情創(chuàng)作的一大理想,情感的表現(xiàn)總是要借助某種媒介(略特稱之為客觀關聯(lián)物),這樣,主觀情感、心性才能真切表達出來,才能為人理解和接受,才能構成文學活動。23、抒情小品文具有怎樣的特點?答:一般說來,抒情小品文具有如下兩大特點:(1)在內(nèi)容上高度自由。第一,題材廣泛;第二,主題多樣。(2)在形式上靈活多樣。第一,文體豐富;第二,表現(xiàn)方式多樣。24、文學風格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答:獨創(chuàng)性。文學風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因此獨創(chuàng)性是風格最突出的特征。風格總是和獨創(chuàng)性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家無不擁有自己的風格,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才有永恒的藝術魅力。25、創(chuàng)作個性與日常個性是否一回事?答:不。日常個性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習性,即人格結構的獨特性,如性格氣質(zhì)、稟賦才能、處世態(tài)度、興趣愛好、價值觀念、自我觀念等。創(chuàng)作個性是在日常個性基礎上經(jīng)過審美創(chuàng)造的升華而形成的獨特的藝術品格,是作家在虛擬世界中的存在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情緒、創(chuàng)作態(tài)度、寫作習慣、藝術觀念、藝術修養(yǎng)、審美理想等精神特點的總和。日常個性人皆有之,創(chuàng)作個性只有在精神創(chuàng)造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日常個性是自在的,創(chuàng)作個性能夠轉化為風格,日常個性則不能。26、創(chuàng)作個性如何轉化為文學風格?答:創(chuàng)作個性為一種藝術品格和精神特點,自動地控制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使他以獨特的身份和視點去觀察、感受、認識和表現(xiàn)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用個性化的語言構筑起一個他人所無、己所獨有的藝術世界。在這個獨特的藝術世界里,作家到處留下自己的印記,從而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風貌。27、為什么說文學創(chuàng)作既是精神需求的產(chǎn)物,又是社會需求的產(chǎn)物?答:這是因為作家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之所以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也首先是出于滿足個人精神需求的目的。這種需求一是自我實現(xiàn),二是宣泄被壓抑的情感。但從另一個方面看,作家又是社會的一分子,要受到社會的制約。而社會作為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組織的有機系統(tǒng),要求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為它服務。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就恰恰負載著調(diào)節(jié)社會系統(tǒng)的任務,是應社會需求而產(chǎn)生的。28、如何理解文學創(chuàng)作是主客體雙向建構的過程?答: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人類的一切生產(chǎn)活動,包括精神生產(chǎn)活動,都是一種對象性活動,即發(fā)生在主客體之間的實踐活動。對于抒情性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來說,主客體雙向建構就是中國古代詩論中所說的 情景交融 心目相取,也就是心中之情與眼中之景相合,相交融的過程。對于敘事性作品的創(chuàng)作來說,創(chuàng)作主體首先要受到作為創(chuàng)作客體或描寫對象的社會生活的影響,產(chǎn)生一定的思想情感,這是客體對主體的影響,但同時,作為創(chuàng)作客體的社會生活也不再是純粹的客觀存在,而是帶上了鮮明的主體色彩。29、如何理解藝術直覺與科學直覺(認知直覺)的異同?答:二者都有直接性、無意識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這是共同點。其不同點在于:首先,二者的對象不同。科學直覺指向對象的內(nèi)在規(guī)律與特質(zhì),藝術直覺指向對象的審美意蘊。其次,藝術直覺具有明顯的主觀性,科學直覺則盡量排除主觀性。第三,藝術直覺的過程帶有強烈的情感性,而科學直覺則沒有或較少情感性。藝術直覺的過程就是主體情感與創(chuàng)作客體相互交融的過程,是主客體雙向建構的過程,而科學直覺的過程則主要是認識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所以藝術直覺離不開情感的伴隨。30、原始人類審美意識的萌芽與原始藝術的發(fā)生有何關系?答:原始藝術的起源與原始人類審美心理的發(fā)生這一精神活動相聯(lián)系,原始人類萌芽中的審美意識是藝術產(chǎn)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從音樂、陶器紋樣、文身、巖畫等原始藝術的具體實踐上看,它們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原始人類初始的節(jié)奏感、對稱感、裝飾感、形式感、色彩感等審美內(nèi)蘊。因此,如果沒有相應的審美意識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理論基礎,原始藝術是不可能發(fā)生的。31、文學發(fā)展中繼承與革新的關系是什么?答:文學的發(fā)展離不開繼承,同樣也離不開革新。繼承與革新是辨證統(tǒng)一的。繼承是革新的基礎和前提,革新是繼承的目的和要求,繼承是一個有批判、有吸收的揚棄過程,它需要充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革新反映了時代和現(xiàn)實生活的需求,它必須有借鑒、有創(chuàng)造。真正的繼承已經(jīng)包含著部分的革新因素。而革新在擺脫文學傳統(tǒng)的束縛時,在一定程度上又總是與傳統(tǒng)保持著血的繼承關系。文學的繼承與革新就是這樣既聯(lián)系又互相區(qū)別,共同推進著文學的發(fā)展。32、聯(lián)系文學史實際談談文學思潮的產(chǎn)生?答:文學思潮的發(fā)生往往在社會、文化、教育發(fā)生變動的時代。這時的思想活躍,觀念蜂起。文學思潮與社會、文化思潮密切相關,因而它往往在此背景下醞釀興起。如浪漫主義思潮與法國大革命,中國新文學思潮與新文化運動。文學思潮的發(fā)生,在外在歷史文化的影響之外,也具有內(nèi)在的軌跡與原因。如浪漫主義反對古典主義,后者嚴格的形式規(guī)程對創(chuàng)作造成束縛就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五四新文學也有近代文學逐漸變化的根源。文學思潮的發(fā)生在近代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也會由傳播移植而來。如浪漫主義在德、英、法三國就有交流、匯合的情況,尤其法國的浪漫主義受國外思潮移入的影響,而中國新文學更是文學思潮移植的好例子。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 外國文學史復習講義-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5-21 21:15:17特別提醒:請各位同學務必結合課件復習。外國文學史復習講義(古代-19世紀中期)第一章 古代文學第一節(jié) 概述一、古希臘文學的分期與成就第一階段,公元前12 8世紀 這是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史稱 荷馬時代 或 英雄時代 ,主要的文學成就是神話和史詩。第二階段,公元前8 6 世紀第三階段,公元前6 4世紀第四階段,公元前4世紀末 2世紀中葉歷史時間文學成就代表作家公元前12 8世紀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史稱 荷馬時代 或 英雄時代 神話、史詩荷馬公元前8 6 世紀奴隸制社會形成的時期抒情詩、寓言薩福、伊索公元前6 4世紀初奴隸制城邦全盛期,史稱 古典時期 悲劇、喜劇、歷史散文文藝理論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彼得斯、阿里斯托芬、希羅多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紀末 2世紀中葉奴隸制衰微時期,亦稱 希臘化時期 新喜劇二、古羅馬文學1、古羅馬神話希臘羅馬神名對照表職司希臘名拉丁名主神,雷電神宙斯 Zeus朱庇特Jupiter神后,生殖神赫拉 Hera朱諾Juno海神波塞冬 Poseidon尼普頓Neptunus愛神阿佛洛狄忒 Aphrodite維納斯Venus太陽神阿波羅 Apollo赫利俄斯Helios智慧神雅典娜 Athena密涅瓦Minerna酒神狄俄尼索斯 Dionysus巴克科斯Bscchus小愛神厄洛斯 Eros丘比特Cupid2、古羅馬文學分期與成就歷史時間文學成就代表作家共和時期(公元前510-27)喜劇、散文普勞圖斯、西賽羅帝國時期(公元前27-公元476)詩歌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3.古羅馬共和時期文學普勞圖斯 :《一壇黃金》 《慳吝人》《孿生兄弟》 《錯誤的喜劇》西塞羅: 歐洲散文之父4.羅馬帝國時期文學維吉爾:文人史詩《埃涅阿斯紀》賀拉斯: 用詩簡形式寫成的《詩藝》提出 寓教于樂 的觀點。奧維德《變形記》術語解釋:文人史詩:1 從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開始創(chuàng)立了歐洲第一部 文人史詩 。2 文人史詩不同于民間史詩,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紀》中體現(xiàn)了作者敬神、愛國的思想。3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對后世的文人史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節(jié) 荷馬史詩一、何謂 史詩史詩是指人類童年時代用詩歌體裁記錄下來的古代神話傳說和英雄事跡的長篇敘事作品。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全體人民參加的歷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敘事作品二、荷馬史詩的歷史地位《伊利亞特》歌頌英雄業(yè)績,是一曲悲壯的頌歌,具有陽剛之美,那么,《奧德賽》則是描寫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謳歌了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具有陰柔之美,故也有人把兩部史詩看作是兩性的作品(夫妻篇),這是兩部史詩風格迥然不同之處。兩部作品之所以被稱史詩,是因為它們各自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和歷史偉大事件。(結構宏大,卷帙浩繁,氣勢雄渾,充滿了幻想和神話色彩)。史詩中已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兩種基本方法,《奧德賽》中現(xiàn)實主義方法更加強,為文藝復興和18世紀流浪漢小說及批判現(xiàn)實主義開了先河,史詩還是百科全書。三、荷馬史詩藝術特色1、史詩:戰(zhàn)爭史詩 漂流史詩2、倒敘結構3、兩條情節(jié)線4、真實的社會生活與幻想的情節(jié)交織5、語 言從民間口頭語言發(fā)展而來的,生動、準確、富于形象性。特別是大量比喻都是動作語言和視聽語言,具有立體感,增添了語言的色彩和史詩的魅力。荷馬式比喻6、英雄人物形象阿喀琉斯 西方式個人英雄個性鮮明:強悍暴烈、兇猛可畏、坦率正直、光明磊落、愛憎分明、重榮譽講義氣,同時又蠻橫任性、報復心強,一切以個人為中心,是原始氏族首領中蠻勇彪悍的典型。性格復雜:既兇猛任性又富于友情,既殘忍暴戾又不失同情心。性格完美的悲劇英雄 赫克托耳。富于理性、成熟的政治軍事領袖,具有強烈悲劇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以群體利益為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為了個人榮譽而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奧德修斯 智勇雙全的英雄。西方文學中第一個自我異化與回歸本真的英雄。心思縝密,善于自我偽裝。術語解釋:荷馬式比喻 :荷馬史詩中的詩句流暢、自然、優(yōu)美、比喻生動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了喻人,被后人贊譽為 荷馬式的比喻 。荷馬史詩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 :1.兩部史詩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爭的過程中,人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和人的決定因素。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等各方面情況。頌揚了在奴隸制初期形成的這種新的家庭生活倫理道德風尚及一夫一妻制。2.藝術價值(1)結構緊湊、安排巧妙。對于兩個10年中所發(fā)生的事,分別只表現(xiàn)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內(nèi)容。(2)人物塑造上,希臘主將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輕、美貌、勇敢、鐘情、義氣、兇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體多元的。(3)史詩的詩句流暢、自然優(yōu)美、比喻生動形象,借動植物來喻人。后人贊譽 荷馬式的比喻 。第三節(jié) 希臘神話一、俄林波斯神系是指居住在奧林波斯山,宙斯為眾神之父的神的大家庭的故事。宙斯同他的姐姐赫拉結合,生了一大群兒女,他們就是奧林波斯山上的眾神。這組神話反映了父系家長制社會的生活,宙斯權力高于一切,也是氏族首領權力增長的表現(xiàn)。二、神話故事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遺址三、英雄傳說英雄傳說產(chǎn)生于氏族社會末期,主要反映的是人征服自然的斗爭和社會都爭。這些英雄都是神人結合所生的后代,被稱為半神半人,實際上是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五、古希臘神話的特點1.神人同形同性自然形體自然人性人本主義精神:人本主義與命運觀念并存 。古希臘人相信人受命運的主宰又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信念。2.譜系分明術語解釋:俄林波斯神系:1 相傳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個神的大家族。眾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間,其它神有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忒彌斯等。2 他們和人同形同性,有時還和人間美貌男女戀愛,不同之處他們長生不死。3 希臘眾神沒有主宰人類的絕對力量,體現(xiàn)了希臘神話的民主性和進步性。英雄傳說: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眾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馬克思說 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是它的土壤 ,理解后簡答1.希臘一切文學藝術作品,大多以神話為題材。2.希臘文學中沒一部完整的神話。散見于希臘的各種文學作品中,因此希臘的文學作品保留了希臘神話。3希臘神話的地位和影響是無可比擬的,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相當?shù)母叨?。馬克思說: 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第四節(jié) 希臘戲劇一、三大悲劇詩人1、埃斯庫羅斯 希臘悲劇之父Aeschylus代表作:《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他熱愛人類,富于獻身精神;堅持正義,反對強暴統(tǒng)治;意志堅定,滿懷必勝信心。普羅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馬克思贊譽他為 哲學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2、戲劇藝術的荷馬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命運悲?。┄D―體現(xiàn)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的思想。3、舞臺上的哲學家 歐里庇得斯(心理戲劇的鼻祖)代表作:《美狄亞》――體現(xiàn) 事在人為 的思想。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死账箽W里庇得斯悲劇代表作《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亞》悲劇內(nèi)容英雄悲劇命運悲劇家庭悲劇悲劇人物神理想人普通人表現(xiàn)手法獨白、對話表現(xiàn)行動刻畫重視心理分析悲劇命運觀命運由神掌握,不可抗拒命運是存在于人類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命運在人手里,自己掌握戲劇貢獻發(fā)明第二個演員,首創(chuàng) 三部曲 增加第三個演員打破 三部曲 寫實性心理分析三、喜劇喜劇之父 阿里斯托芬代表作:《阿卡奈人》。內(nèi)容反映當時重大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希臘悲劇中的命運觀念和人本思想。1.人的意志與命運的沖突是古希臘悲劇中的一個常見的主題。2.按照古希臘人的觀念,命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這種命運觀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是人類處于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時期。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命運觀也在發(fā)生變化。三位悲劇詩人在命運觀上的差異就表明了這一點。埃斯庫羅斯認為命運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認為命運不是具體的神物,而是一種超乎人類之外的抽象觀念,雖不可抗拒,但其正義性,合理性卻是可以懷疑的;敢于抗爭命運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頌的,雖然最后只能是一場悲劇。歐里庇得斯認為人的命運取決于自己的行為。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第一節(jié) 中世紀文學概述一、何謂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至17世紀中葉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是歐洲史上的 中世紀 。中世紀是歐洲封建制度形成、發(fā)展和衰落崩潰的歷史。二、中世紀文學的藝術特征(1)題材和范圍的擴大。古代、當代、東方、西方、宗教、世俗等各種題材都進入了中世紀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2)與古希臘相比,藝術形式更為成熟。如詩歌形式更為精美和完備;敘述性的文學作品形式也開始由繁雜向簡約轉變等。(3)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進一步開拓。寓意、象征、夢幻、哲理、現(xiàn)實描寫、浪漫抒情乃至運用動物故事等手法都得到采用。(4)對文學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當時愛情題材作品的重要特點就表現(xiàn)為對人的內(nèi)心情感的挖掘。中世紀的文化特點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學統(tǒng)治的文化。中世紀擴大了歐洲文化的領域,形成強大的民族,以及巨大的技術進步。三、教會文學教會文學是中世紀占統(tǒng)治地位的文學。作者是僧侶,又稱僧侶文學。教會文學的內(nèi)容是普及宗教教義,歌頌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教會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有祈禱文、贊美詩、基督故事、圣徒傳、夢幻故事、宗教劇等。四、英雄史詩 尋找人間的上帝英雄史詩產(chǎn)生于8 12世紀,由人民集體創(chuàng)作。主要內(nèi)容反映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歌頌杰出英雄的事跡。英國《貝奧武甫》法國《羅蘭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國《伊戈爾遠征記》德國《尼伯龍根之歌》五、騎士文學騎士文學產(chǎn)生于12 13世紀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騎士信條:忠君、護教、行俠、效忠女主人七、城市文學城市文學(13 15世紀)是市民創(chuàng)作的文學,屬于市民文學。內(nèi)容描寫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現(xiàn)市民的機智聰明,反映萌芽中的新階級的精神特征。《列那狐的故事》中世紀文學思潮簡表文學思潮體裁與作品內(nèi)容教會文學(僧侶創(chuàng)作)祈禱文、贊美詩、基督故事、圣徒傳、夢幻故事、宗教劇普及宗教教義,歌頌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英雄史詩(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英國:《貝奧武甫》法國:《羅蘭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國:《伊戈爾遠征記》德國:《尼伯龍根之歌》反映民族重大歷史事件,歌頌杰出英雄事跡騎士文學(騎士創(chuàng)作)騎士傳奇《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帕西法爾》描寫騎士冒險行俠,騎士與貴婦人的愛情城市文學(市民創(chuàng)作)韻文故事,諷刺敘事詩,笑劇《列那狐的故事》《巴德林先生的故事》描寫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現(xiàn)市民的機智聰明第二節(jié) 但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渡袂芬?、但丁但?。―ante Alighieri,1265 1321)意大利詩人。恩格斯認為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二、但丁的玫瑰《新生》與貝亞特麗采 溫柔的新詩體三、但丁《神曲》分析地位:中世紀文學的扛鼎之作創(chuàng)作動機:發(fā)揚古希臘羅馬喜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通過象征寓意圖象,突出政治諷刺和社會批評,具有諷喻意義命名:寫人的靈魂從地獄上升天堂,結局充滿光明、幸福,符合中古人對喜劇的理解,為具有幸福的大團圓的作品1、《神曲》主題《神曲》是一部靈魂的旅行史。人類必須經(jīng)過迷惘和錯誤的考驗,才能到達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全部意義在于使人改過從善,出于煩惱,而登于極樂。它也是作者從政治上道德上探討意大利民族統(tǒng)一的寓言性總結。從當代意識看,它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出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深沉憂慮。2、《神曲》的二重性首先,歌頌上帝與批判教會。但丁關心現(xiàn)實,熱愛祖國,對教會與僧侶的罪惡痛加揭露,尤其痛恨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然而,在他設想的民族出路中,信仰卻是高于一切的,強調(diào)節(jié)欲、苦修和道德凈化,這些都是基督教的思想。其次,《神曲》在思想上的兩重性,還表現(xiàn)在它的宗教思想體系和人文主義思想萌芽之間的矛盾?!渡袂匪憩F(xiàn)出的宇宙觀和道德觀,從整體上講,無疑是屬于中世紀唯心主義的宗教思想,但是,我們同時又看到,作者的構思與教會的宣傳又有所不同,作者主張的苦修是一種靠理性指導的個人自身的修煉,并不靠教皇和教會作引導,這已經(jīng)接近于近代資產(chǎn)階級的宗教觀。第三,但丁在詩中所表現(xiàn)的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也是矛盾的。他雖然按照中世紀的宗教觀點來安排亡魂的歸屬,但并不完全按宗教的觀點來決定自己對待亡魂的態(tài)度。雖然把現(xiàn)世看作是來世的準備,但他歌頌現(xiàn)世生活的意義,肯定現(xiàn)世生活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肯定世俗愛情的思想,與教會宣揚的禁欲主義思想相矛盾。第四,《神曲》的藝術也具有明顯的二重性作為 最初一位詩人 的但丁,十分重視民族語言和民族傳統(tǒng)?!渡袂芬环粗惺兰o宗教文學的傳統(tǒng),不用拉丁文而用意大利民族語言來寫作,對意大利民族語言文學的形成起了有力和推動作用,終成意大利語文學的第一個作家和意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作為 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 的但丁,也深受中世紀文學藝術的影響:①《神曲》全書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又分為三十三篇,這和基督教 圣父、圣子、圣靈 三位一體的思想有關。基督教重視 十 字,認為是 完善 的象征,一百是十乘十,即是 完善中的完善 ,《神曲》全書加上序篇正好一百篇,與此意吻合。 ②但丁還在《神曲》中采用夢幻旅行故事的形式、宗教箴言式的構造、神秘主義的描寫和過于隱晦的象征手法,如維吉爾象征理性,貝阿特麗采象征信仰;三部分的結尾詞都是 群星 ,象征由黑暗卑下趨向光明崇高。而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中世紀詩歌藝術的特點。3.《神曲》的結構寓意游歷過程構成了 地獄 、 煉獄 、 天堂 三部曲。每部33篇, 三 是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象征。 地獄 增加了一篇全書的序幕,全書共100篇, 十 是完全的象征, 一百 是完全中的完全。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一、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及主要成就(一)產(chǎn)生時期(14世紀至15世紀中葉)意大利人文主義三杰:但丁、彼得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談》(框形結構)喬叟(英國詩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框形結構)6 I8 U(二)發(fā)展時期(15世紀后半至16世紀上半)1.七星詩社:(1)法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團體,由7人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鑒古希臘羅馬文學、對法國詩歌進行更新。(2)《保衛(wèi)與發(fā)揚法蘭西語言》是七星詩社的宣言。(3)主要人物:龍沙是法國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主要成就:愛情詩。2.拉伯雷《巨人傳》(法國早期諷刺小說、歐洲第一部長篇小說) 主人公國王卡岡都亞 兒子龐大固埃。請你們暢飲、暢飲知識、暢飲愛情、暢飲真理 的現(xiàn)世人生態(tài)度,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創(chuàng)立了 德廉美修道院 (理想社會)。3. 托馬斯 莫爾:《烏托邦》(幻想小說)通過一位回到英國的水之口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三)高峰時期(16世紀后半至17世紀初)西班牙:1.流浪漢小說:(1)16世紀中葉,在中世紀市民文學傳統(tǒng)的影響下,產(chǎn)生的一種新型小說---流浪漢小說。以城市下層人物的活動為中心,從城市下層人物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社會上的種種丑惡。(2)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一般采用第一人稱、自傳體的形式,描寫流浪主人公的所見所聞,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3)西班牙最早的優(yōu)秀流浪漢小說:無名氏《小癩子》。2.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的頂峰:塞萬提斯《堂 吉訶德》是歐洲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1)塞萬提斯(Cervantes,1547 1616)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戲劇家、詩人,也是西班牙作家里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家。2)喜劇形象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個千古不朽的喜劇形象堂吉訶德,他是歐洲文學史上與哈姆萊特、浮士德等齊名的著名典型。在堂吉訶德身上既存在封建時代落后的舊因素,又具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先進的新思想;見解明智,行動糊涂,這是他的性格特征的內(nèi)在矛盾,形成喜劇性格的根源。①滑稽的游俠形象跟游俠相反的特征:消瘦、弱不禁風、破馬、破舊生銹的盔甲、生銹的武器、圓圓的侍從。②滑稽的主仆形象這一對形象構成了對比、反差和互補。堂吉訶德是一個有文化的鄉(xiāng)紳,桑丘是一個農(nóng)民。他們都有出外游歷的目標,但堂吉訶德是為了行俠仗義,而桑丘是為了獲得一點實際的好處。3)《堂吉訶德》的喜劇性因素①喜劇性動作喜劇性動作是塑造喜劇形象,表現(xiàn)喜劇性格的最有力的手段。作者用諷刺諧摹的手法描寫堂吉訶德按騎士道行事的一舉一動,取得了喜劇性的諷刺效果并具有娛樂作用。②喜劇性語言精神與物質(zhì)對話的沖突③喜劇性沖突喜劇性沖突展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說的內(nèi)涵思想。堂吉訶德在游俠狂發(fā)作時,頭腦中積存下來的有關騎士小說的潛意識變成幻覺出現(xiàn)在眼前,他把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人與物當作幻覺現(xiàn)象,抱著鋤強扶弱、濟困救貧的崇高理想與之斗爭,構成了人與幻覺現(xiàn)象的喜劇性沖突。躍于英國戲劇界的一批青年知識分子的統(tǒng)稱,他們大多受過教育,具有人文主義思想。他們的戲劇創(chuàng)作和演出活動為莎士比亞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②馬洛:是莎士比亞前英國戲劇界最重要的人物,也④喜劇性情節(jié)小說一系列喜劇性沖突構成了喜劇性情節(jié),具體表現(xiàn)為堂吉訶德的三次游俠史。堂吉訶德3次出門游俠,每次都是乘興而出,敗興而歸。4)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堂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個成功的正面喜劇形象。他具有堅持正義,反對邪惡,向往自由,英勇無畏,忘我斗爭的優(yōu)秀品德和鏟除天下不平,解救社會的人文主義理想。然而在他身上嚴重存在脫離歷史進程的主觀唯心主義精神,一心想模仿過時的騎士道,單槍匹馬救天下,在游俠中給別人造成危害,使自己成為笑柄。他是一個可悲可笑可敬的復雜形象。3.維伽:民族戲劇之父。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寫農(nóng)民對領主的反抗。主人公:勞倫霞 、 騎士隊團長:費爾南英國文學(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高峰)1.斯賓塞:《仙后》(長詩)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文學的高峰。2.大學才子派①是在莎士比亞之前。 大學才子 對當時活是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史》。3.莎士比亞威廉 莎士比亞:馬克思成他為 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一生共創(chuàng):37部劇本、兩首長詩、154首十四行詩。第一時期:歷史劇、喜劇時期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歷史劇表現(xiàn)了他的人文主義政治理想。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jù);主張民族統(tǒng)一,擁護賢明君主,譴責封建暴君。前四部:《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 后四部:《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最具代表性)《亨利五世》喜劇(10部):基本主題:歌頌愛情和友誼。包括:《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喜劇中最富于社會諷刺意義的一部。塑造了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 吝嗇鬼 形象(夏洛克)?!读_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創(chuàng)作中的一部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悲劇。第二時期(全盛時期):悲劇時期?;局黝}表現(xiàn)野心、貪欲的邪惡性。四大悲?。骸豆啡R特》主要人物:哈姆萊特、霍拉旭、雷歐提斯《奧塞羅》主要人物:奧塞羅(具有人文主義者的理想品質(zhì))、苔絲德夢娜、伊阿古、凱西奧)《李爾王》:對權勢、財富貪欲的抨擊?!尔溈税住罚?心理描寫)野心家形象。《雅典的泰門》:是莎士比亞最后一部悲劇,對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第三時期(晚期):傳奇劇時期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寬恕、和解,《暴風雨》(詩的遺囑)等傳奇劇四部,《亨利八世》歷史劇一部這一時期詹姆士統(tǒng)治的反動矛盾的尖銳。作者從現(xiàn)實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轉向幻想世界,夢想通過超自然的力量,用仁愛、寬恕的精神來調(diào)和矛盾,實現(xiàn)理想。術語解釋莎士比亞化:是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中的現(xiàn)實主義美學原則。1情節(jié)的生動豐富(三條線索 復仇:哈姆萊特為主線,雷歐提斯為副線)線索的豐富,形成多樣化的戲劇沖突,增加讀者的可讀性。2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萊特由快樂王子 憂郁王子)人物真實可信。3廣闊的社會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宮廷 家庭、深閨 墓地、鄉(xiāng)下 城市)人物活動與社會背景密不可分,后者為前者服務。4豐富多彩,具有個性化的語言(哈姆萊特:前語言明快、后憂郁。雙關語: 生存還是毀滅 。)以上也是《哈姆萊特》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特色。理解后簡答題為什么說堂 吉訶德是一個既有悲劇因素,又有喜劇因素的復雜形象?1喜劇因素:由于被騎士小說毒害,他終日脫離實際。把維護主正義,消除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天職。見義勇為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動機,由于方法不對(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軍隊等)而得到相反的結果。使他成了一個夸張的喜劇性的角色。2悲劇因素:堂 吉訶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堂 吉訶德不單是個喜劇性角色,他堅信騎士道,可以看出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著對理想的忠誠,為理想而承受種種艱難困苦。主觀上他又是一個帶有悲劇因素的人物。3不涉及騎士道時,他是一個具有淵博的學識,為理想而奮斗的戰(zhàn)士。對社會的批評,對戰(zhàn)爭、法律、道德文學藝術的看法都具有遠見卓識,他身上閃耀著人文主義的理想之光。腦子里裝這人文主義的理想,手中卻提著中世紀的長矛。如此極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 吉訶德這一人物形象即豐富又復雜。綜合論述題分析哈姆萊特的形象。怎樣看待哈姆萊特的憂郁和延宕?階級特征: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末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1對人類報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哈姆萊特認為 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是 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2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互愛,反動封建等級制度。要求士兵對自己敬愛。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稱。3強調(diào)智慧和理性。安排 戲中戲 來證實自己的想法。性格特征:(猶豫、延宕)猶豫:猶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理想破滅時所引起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在猶豫的同時,哈姆萊特變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會原因,那就是在復仇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已不單是為父報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偉大目標前,哈姆萊特想要行動,但又不知如何行動,這就造成了他行動的拖延。(主觀)延宕的另一個原因是惡勢力過于強大,而時代與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又決定他不可能去依*群眾、反動群眾因此只能孤軍奮戰(zhàn),最后終于被惡勢力吞沒。哈姆萊特的悲劇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人文主義者和整個時代的悲劇。(客觀)第四章 17世紀文學 (古典主義文學)17世紀歐洲文學的主要成就: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清教徒文學)、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巴洛克文學。理解后簡答題:為什么說古典主義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反撥?1繼承之思想上:古典主義肯定愛情自由、反對封建教會(主題)繼承之創(chuàng)作方法上:古典主義運用的基本上是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繼承之藝術形式上:古典主義戲劇與文藝復興戲劇一脈相傳。2反撥 :人文主義文學對個性解放的過分強調(diào),導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傾向。二 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班揚:(王政復辟時期帶有民主傾向的清教徒作家)夢幻寓意小說:《天路歷程》彌爾頓(17世紀中葉英國最杰出的詩人):長詩《失樂園》:取材《舊約 創(chuàng)世紀》被認為 歐洲文學史上文人史詩的典范之人 ?!稄蜆穲@》:取材《新約 路加福音》(人子耶穌)《力士參孫》:取材《舊約 士師記》(詩劇,民族英雄參孫是大力士)三 法國古典主義文學術語解釋古典主義:17世紀的古典主義文學最早出現(xiàn)于法國,是指17世紀流行于西歐,特別是法國的一種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文學思潮。因為它在文藝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以希臘羅馬文學為典范故稱 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笛卡爾的唯理主義?;咎卣鳎?1) 政治上擁護中央王權,主張國家統(tǒng)一。(2)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權統(tǒng)治所需要的道德規(guī)范)(3) 藝術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視規(guī)范。(主張 三一律 )三一律:1.17世紀古典主義藝術創(chuàng)作法規(guī)。2 規(guī)定戲劇的情節(jié)、時間、地點必須保持一致(劇本的情節(jié)只能有一條線索、同一地點、劇情在24小時之內(nèi)完成。)3.缺點:人物類型化。高乃依:(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創(chuàng)始人)《熙德》(被公認為法國古典主義第一部典范性作品):主人公:羅狄克、 施曼娜當個人感情與封建家庭發(fā)生利益沖突產(chǎn)生矛盾時,封建義務讓位于國家利益。讓 拉辛:(悲劇家)代表作《安德洛瑪克》(標準的古典主義悲劇):取材于希臘悲劇。女主人公:安德洛瑪克(赫克托爾的寡妻)、皮洛斯、愛彌奧娜、奧雷斯。布瓦洛(古典主義的理論家):最大成就:詩體文藝理論著作《詩的藝術》強調(diào) 理性 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準則。全面系統(tǒng)得闡述了古典主義的美學觀點和創(chuàng)作原則。作者由此而獲得 古典主義立法者 的稱號。)拉封丹(以寓言詩著稱)《寓言詩》:通過動物世界反映現(xiàn)實生活,動物影射現(xiàn)實社會中各階層的人。莫里哀 (原名:讓 巴蒂斯特 波克蘭) (法國)出生:巴黎一個經(jīng)營宮廷陳設的富商家庭。第一個作品:《可笑的女才子》最后一個劇本:《無病呻吟》莫里哀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創(chuàng)作奠基時期 ,主要是滑稽劇和情節(jié)喜劇。劇本《冒失鬼》第二階段:古典主義喜劇開創(chuàng)時期,主要是社會問題劇。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杰出諷刺喜?。旱谝粋€劇目:《可笑的女才子》% ]; G" S8 L: r5 ]《婦人學堂》:標志著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形成,開了歐洲近代社會問題劇之先河。第三階段:全盛時期,也是他與教會和封建勢力斗爭最激烈的時期?!秱尉印罚航衣蹲诮舔_子。《恨世者》:諷刺貴族勾心斗角、虛偽做作?!读邌莨怼罚?又譯《慳吝人》)嘲笑資產(chǎn)階級貪婪、吝嗇和虛榮。取材于羅馬喜劇普勞圖斯《一壇黃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資產(chǎn)階級拜金主義的本性。作者用夸張諷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 阿巴貢 這個典型的資產(chǎn)階級守財奴形象。第四階段:創(chuàng)作晚期,輕松幽默的滑稽劇和芭蕾舞劇?!顿F人迷》《無病呻吟》《史嘉本的詭計》:最富人民性的劇本之一。用鬧劇手法,贊揚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膽識,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顯示出蔑視封建等級觀念的民主傾向?!秱尉印肺迥辉婓w諷刺喜劇,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主要人物:答爾丟夫、歐米爾太太、達米斯、瑪麗亞娜、桃麗娜。綜合論述題:分析答爾丟夫的形象及其社會意義。偽善的沒落貴族,職業(yè)宗教騙子。31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誠教士 把世界看成糞土一般 ,實際上是貪圖享樂的酒肉之徒。如: 一頓飯吃兩只竹雞、半只羊腿、一離開飯桌就睡覺 ;看到桃麗娜袒胸露背是竟扭過臉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來。然而,他一邊答應做奧爾貢的女婿,一邊又向奧爾貢的妻子求婚;當奧爾貢送他一點錢時,他總是說 太多了,一半已經(jīng)太多 ;當奧爾貢把全部家產(chǎn)贈給時,他沒說半個 多 字。2進一步揭露答爾丟夫偽裝虔誠的罪惡用心在于貪財好色。如:一看見歐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 要拔去上帝這樣一個障礙 。當他的罪行面臨敗露時,他偽裝深受委屈而不予計較,致使奧爾貢盛怒之下將兒子趕出家門,并立下字據(jù),把全部家產(chǎn)贈給答爾丟夫。至此,偽君子的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3再進一步揭露了答爾丟夫偽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如:把奧爾貢一家趕出大門,還到宮廷告發(fā)奧爾貢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聲稱: 現(xiàn)在王爺?shù)睦媸俏业念^等重要責任。 偽善的社會孕育了這類偽善的人。社會意義: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傾向。答爾丟夫成了 偽善者 的同義語,是個不朽的藝術典型。分析《偽君子》的藝術成就。1遵循了古典主義的 三一律 原則。情節(jié)單純集中:都是表現(xiàn)答爾丟夫的虛偽與欺騙;時間:24小時之內(nèi);地點:奧爾貢家里,而且只有一個布景,就是奧爾貢的客廳。2全劇結構嚴整緊湊。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場,通過開幕人物的議論,暗示了他的作為、欺騙、影響和權威。答爾丟夫第一次被達米斯揭露未被趕出反敗為榮,第二次桃麗娜采用桌下計,又未能走他。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家抱頭痛哭時出人意料的被抓走。(體現(xiàn)古典主義戲劇歌頌王權。)3喜劇還有機綜合了多種戲劇因素。民間鬧?。捍蚨?、隔墻偷聽、桌下計。風俗喜?。簥W爾貢的專橫,達米斯的反抗和被趕出家門。悲?。簬缀跫覕∪送?。這些使作品即有滑稽戲謔的的情趣又扣人心弦。4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答爾丟夫:語言矯揉造作,長篇大論的玩弄教義,符合他偽善的性格。桃麗娜:犀利、明快、生動的語言顯示她爽朗的性格和來自民間的智慧。第四章 18世紀文學第一節(jié):18世紀文化與文學一、啟蒙運動的起源和使命啟蒙運動( The Enlightenment)起源:荷蘭 英國 法國使命:除舊布新二、英國文學笛福(Daniel Defoe , 1661 1731) 菲爾丁(Henry Fielding ,1701 1754)斯威夫特(Swift 1661 1745) 感傷文學理查生《克萊麗莎》斯特恩 《感傷旅行》三、法國文學百科全書派 孟德斯鳩 伏爾泰 狄德羅 盧梭 博馬舍四、德國文學萊辛 席勒 歌德五、啟蒙文學的基本特征1.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強烈的哲理性和社會分析性2.塑造新人物,以資產(chǎn)階級和平民為作品的主人公3.創(chuàng)造新體裁,文學形式多樣化第二節(jié):歌德一、生平與創(chuàng)作1、地位:歌德(Goethe ,1749 1832)德國大詩人。18世紀后期和19世紀初期德國文學的主要代表。民族詩人,啟發(fā)了德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國社會生活。全世界的詩人,使德國文學列入世界文學寶庫,成為歐洲有代表性的詩人。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齊名。2 、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劇本《葛茲 馮 伯利欣根》,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成長小說《威廉 麥斯特的學習時代和漫游時代》,詩劇《浮士德》二、《少年維特的煩惱》三、《浮士德》分析1、浮士德形象變化游方術士正面學者追求自由,不斷進取的叛逆者2、浮士德的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學者生活 知識需要第二階段:愛情生活 情欲需要第三階段:宮廷生活 社會活動需要第四階段:藝術生活 美的需要第五階段:勞動生活 自我成就需要3、靡非斯特與浮士德形象平行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魔鬼靡非斯特形象。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發(fā)展的條件人物,又是獨特的社會勢力的代表。他是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的罪惡的體現(xiàn)者,極端個人主義者的典型。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對立人物,他的精神特征是否定精神,推動了浮士德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需要結構。否定精神的核心是作惡。在美與丑、成與毀、行與惰的矛盾中,靡非斯特代表的是丑、毀、惰。4.浮士德精神是由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形象概括出來的精神現(xiàn)象。指一種永不滿足、自強不息、積極實踐、不斷進取的精神。浮士德形象啟示我們,人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自主驅動力,從小我到大我進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極限,去完成偉大的歷史使命。5.浮士德的典型意義:浮士德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巨人典型,他所體現(xiàn)的自強不息、永遠探索、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在今天仍是應該肯定的。這是浮士德的需要結構給我們的啟迪和人物的典型意義之所在。第六章 19世紀初期文學第一節(jié) 十九世紀初期文化與文學一、浪漫主義文學特征強調(diào)主觀感情 推崇想象力 追求理想主義 熱愛自然二、德國文學(德國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誕生地)耶拿派 諾瓦利斯海德堡派 海涅,雅各布 格林 威廉 格林三、英國文學1. 湖畔派 詩人(Lake Poets) 湖畔派(Lake Poets)指住在英國北部昆布蘭湖區(qū)的華茲華斯、柯勒律治Coleridge(1772 1834)和騷塞Southey(1774 1843)三詩人結成的詩歌流派。2.惡魔派 拜倫 雪萊(Shelley )濟慈(Keats)司各特(Walter Scott )五、法國文學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之父?!独諆?nèi)》《阿達拉》喬治 桑(George Sand )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 Pere )六、俄國文學萊蒙托夫普希金(Pushkin )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浪漫主義詩篇謳歌自由與個性解放,譴責上流社會,否定沙皇專制。《葉甫蓋尼 奧涅金》 多余人奧涅金 達吉雅娜 奧麗佳 連斯基十、美國文學庫柏(Cooper )愛默生( Emerson )霍桑(Hawthorne )麥爾維爾(Melville) 愛倫 坡(Allen Poe )惠特曼(Whitman )斯托夫人(stowe)美國文學主題美國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它形成了兩百年美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而貫穿19世紀前期小說中的一大主題是冒險傳奇,它影響了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的文學。美國文學從創(chuàng)建之日起,就以冒險傳奇作為小說的主題和主要內(nèi)容。冒險傳奇的傳統(tǒng)主題,成為美國文學的主流。庫柏 愛倫.坡 霍桑 麥尓維爾 馬克.吐溫 海明威 福克納 索爾.貝婁。冒險傳奇主題突出地表現(xiàn)了美國人的性格特征:冒險精神、行動精神、豪爽質(zhì)樸,憑直覺辦事。第二節(jié) 拜倫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國19世紀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篇洋溢著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爭的激情,他畢生為民主自由而戰(zhàn),是西方文學史上用生命去殉從理想的著名代表。一、拜倫式英雄哈羅爾德是 拜倫式英雄 的第一個形象, 東方敘事詩 中的異教徒、康拉德、萊拉、阿爾普是典型的拜倫式英雄,曼弗雷德是 拜倫式英雄 中的一個突出形象該隱作為 拜倫式英雄 是詩人對現(xiàn)實采取浪漫主義抗議的一個總結拜倫式英雄的精神特征:反叛性。他們都不見容于社會,傲世獨立,不惜與命運相抗衡;其次是孤獨性。他們都高傲不羈,把自己視為至尊,鄙視一切,和周圍一切人格格不入;浪漫性。他們大都有熱烈奔放的愛情,能恨也能愛,這些愛情具有浪漫情調(diào)三、《唐璜》分析1、拜倫前的唐璜形象唐璜-莫扎特-花名冊詠嘆調(diào)2、唐璜形象分析唐璜是個平凡普通,順應自然天性生活的貴族青年,他不受虛偽道德的束縛,追求個人的幸福和自由。他的行動是被動的,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在被動的沉浮命運中,環(huán)境的種種變化都引起他生命本性的振蕩,使他逐漸成熟,趨于追求個體解放的生命自由??恐c環(huán)境碰撞經(jīng)驗基礎上的直感指引,他采取個人自由的行動,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唐璜爭取個人自由的行動和作者爭取民族自由的行動互相結合。第三節(jié) 雨果一、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代表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創(chuàng)作包括詩歌、戲劇、小說、文藝理論、政論等,反映了法國動蕩的社會生活。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人道主義激情,是西方文學史上人道主義作家的著名代表。二、雨果的創(chuàng)作前期創(chuàng)作(20-30年代):美學論著《克倫威爾 序》(1827.12),主要內(nèi)容是反對古典主義,要求藝術的完全解放,提出藝術主張和美丑對照原則。它的發(fā)表震動文壇,成為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浪漫戲劇《歐那尼》(1830)、浪漫小說《巴黎圣母院》后期創(chuàng)作(50-70年代):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大的詩人,詩歌貫穿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法國人視他為民族詩人。詩歌基調(diào)是關懷祖國命運,向往自由解放,憎恨專制暴政。代表作是政治諷刺詩《懲罰集》(1853),共有98首詩。長篇小說《悲慘世界》(1862)、《海上勞工》(1866)、《笑面人》(1869)、《九三年》(1872)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三、《歐那尼》之戰(zhàn)19世紀法國浪漫運動的一件大事是雨果的浪漫戲劇《歐那尼》上演?!稓W那尼》(1830)是雨果的浪漫戲劇代表作,法國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體現(xiàn)了雨果藝術解放的思想。1830年2月25日《歐那尼》首次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四、《巴黎圣母院》1、什么是人物圓形結構《巴黎圣母院》出現(xiàn)了數(shù)百個屬于各個階層的人物,諸如國王、貴族、僧侶、軍人、警察、法官、劊子手、商人、市民、學生、乞丐、小偷和妓女等等。但在這眾多的過場人物中,卻不難找出它的主要人物:敲鐘人加西莫多、副主教孚羅諾、侍衛(wèi)長法比、詩人甘果瓦、女修士居第爾和乞丐王國(巴黎人民的集體形象)。他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一個焦點上,圍繞吉卜賽姑娘愛斯梅哈爾達的悲慘遭遇活動,形成了一個以愛斯梅哈爾達為中心的行星環(huán)繞恒星之勢,稱之為人物形象的圓形結構。2、人物形象的圓心結構從形式上看,人物形象的圓心結構是在圍觀中形成的。從環(huán)境來看,人物的圓形結構是在一個相應的圓形場所中確立的。從內(nèi)在聯(lián)系看,人物形象圓心結構是在具有吸引力的情感氛圍中牢固下來的。3、人物形象的多層次對照描寫徑向對照弧向對照自我對照4、美丑對照原則文藝的真實 產(chǎn)生于崇高優(yōu)美與滑稽丑怪的非常自然的結合。萬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 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光明與黑暗相共。 《 克倫威爾 序言》5、浪漫主義理論和創(chuàng)作特色鮮明的對照神奇的夸張奇特的想象緊張的情節(jié)超常的巧合五、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特點1.同情人民苦難,控訴社會黑暗2.堅持向上的樂觀信念3.歌頌人民革命4.主張仁愛感化教育第七章19世紀中期文學一、現(xiàn)實主義文學特征敘寫人情風俗史強調(diào)客觀性和真實性描寫普通人生活描寫典型環(huán)境細節(jié)真實堅持人道主義以小說為主要體裁二、法國文學1、梅里美梅里美(Merimee,1803 1870)19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人稱小說家中的 怪杰 ,是最有藝術魅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是《高龍巴》和《嘉爾曼》。梅里美是一個學者型的小說家,他的小說少而精,文字流暢自然,清朗明麗,情節(jié)生動曲折,富于地方特點和異國情調(diào),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具有傳奇色彩?!犊ㄩT》2.福樓拜福樓拜(Flaubert, 1821-1880)是19世紀中葉繼巴爾扎克之后最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繼承了19世紀前期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又為19世紀后期的自然主義作家所師承,成為承上啟下的大作家,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其創(chuàng)作在文學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紀元,被認為是現(xiàn)代小說的始祖。1)《包法利夫人》巴爾扎克寫情感的墮落,福樓拜寫真正的情感難以保存導致的悲??!2)討論愛瑪?shù)谋瘎≡??思想單純,充滿幻想,但不能用簡單的 墮落 、 空虛 形容愛瑪。把自己的情感放在過去必然會掉入現(xiàn)實的陷阱,單純的情感必然在現(xiàn)實中陷落!3)福樓拜與現(xiàn)代主義的關系其 客觀而無動于衷的風格 在法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提出小說應該科學化的觀點及其文學實踐,使法國文學走出批判現(xiàn)實主義階段,進入到自然主義時期。其小說人物的客觀細膩的心理描寫,特別是對無意識的描寫,成為后來意識流小說的借鑒。3、小仲馬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1824 1895),法國小說家、劇作家。童年的創(chuàng)傷體驗與青年的享樂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促使小仲馬思考社會道德問題,他走上了創(chuàng)作之路。 《茶花女》三、英國文學狄更斯薩克雷勃朗特姐妹蓋斯凱爾夫人四、俄國文學自然派與果戈理俄國19世紀40-50年代形成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稱由別林斯基提出。自然派的特點是,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專制農(nóng)奴制,描寫下層小人物的不幸命運,具有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傾向。果戈理成名作:小說集《狄康卡近鄉(xiāng)夜話》(1832),共收8篇小說,反映烏克蘭民間生活,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充滿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歌頌普通人的勇敢、機智、向往自由的主題,顯示出諷刺的特點。《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1)包括7篇短篇小說,描寫彼得堡的生活,突出的特色是描寫城市 小人物 ,發(fā)展了普希金開創(chuàng)的寫小人物的傳統(tǒng)?!稓J差大臣》(1836)諷刺喜劇?!端阑觎`》(1842)長篇小說,果戈理的代表作。19C俄國文學四種基本的人物模式1.多余人形象:特點:出身貴族,教養(yǎng)良好,天賦很高;對沙皇政府和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沒有好感;也有遠大的抱負,想成就一番事業(yè),但總是一事無成,到頭來還是無所事事。貴族視他們?yōu)榕涯娴亩嘤嗳?,勞動人民又把他們劃入老爺?shù)男辛?,同樣把他們視為多余的人。人物系列:奧涅金是多余人的鼻祖,后來的文學作品中相繼出現(xiàn) 多余人 的典型,如萊蒙托夫筆下的畢喬林、屠格涅夫筆下的羅亭、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等,他們身上無一不或多或少地閃現(xiàn)著奧涅金的影子。地位: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獨有的成就,同時也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最高成就之一。2.新人形象:指19世紀俄國文學中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資產(chǎn)階級平民知識分子。他們不同于多余人,有明確的社會理想,抨擊專制農(nóng)奴制度,否定貴族社會的道德觀念,與舊制度作不妥協(xié)的斗爭。他們聯(lián)系人民,勇于犧牲,富于實干精神。3.小人物形象:指生活在城市底層的勞動者、小公務員、小手工業(yè)者、破產(chǎn)貴族、平民知識分子,身份有馬車夫、看門人、流浪漢、妓女、小職員等。他們社會地位卑微,經(jīng)濟狀況貧困,精神壓抑,處于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地位。小人物是貴族階級沒落,城市興起和城市貧困的產(chǎn)物。4.俄羅斯婦女形象:第二節(jié) 司湯達司湯達(1783-1842),19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一、主要小說司湯達一生寫了10余部小說,重要小說是《紅與黑》與《巴馬修道院》?!栋柮⑺埂罚?827)司湯達的第一部小說,由于它在思想和藝術上與《紅與黑》具有許多共同點,它被稱為《紅與黑》的 前奏曲 ?!栋婉R修道院》(1839)司湯達生前獲得成功的唯一長篇小說,出版后立即得到巴爾扎克的高度贊揚。《紅與白》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寫于1836年前后,以七月王朝時期生活為題材。二、《紅與黑 1830年紀事》《紅與黑》最初的書名叫《于連》,這表明小說是以于連的個人經(jīng)歷來安排情節(jié)。 紅 與 黑 的含義一是 紅 象征革命, 黑 象征教會。二是 紅 代表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 黑 代表復辟時期。三是 紅 象征法國的紅軍裝, 黑 象征教士的黑袍。四是 紅 象征熱情, 黑 象征陰謀。五是 紅 象征于連向德瑞那夫人開槍,血染教堂, 黑 象征瑪特爾身著黑色喪服,吻于連被砍掉的頭。三、于連 無信仰的現(xiàn)代個人主義者《紅與黑》被視為具有超前意識的作品。司湯達稱這部作品世人 50年后方能理解 。主人公于連是一個擺脫了信仰主義的現(xiàn)代個人主義者和相對主義者。從這個人物身上,人們最早看到了支配西方人的那種精神氣質(zhì)。自卑征服反抗于連在本質(zhì)上是屬于20世紀西方觀念的產(chǎn)兒,只不過是早產(chǎn)了。第三節(jié) 巴爾扎克巴爾扎克(Balzac,1799 1850)是19世紀前期法國和西歐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家,他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學上的拿破侖之稱。一、《人間喜劇》分類:1.《分析研究》:闡明支配人生與社會的各項原則,共兩部。2.《哲理研究》: 探討產(chǎn)生人的行為的各種原因,共22部。3.《風俗研究》:從各個方面反映法國當代社會生后,它是《人間喜劇》的主干,成就比前兩類大,共66部。二、《風俗研究》的六個場景①私人生活場景:27部,表現(xiàn)人們在青少年時期因生活經(jīng)驗不足或感情沖動釀成的種種錯誤與不幸。②外省生活場景:10部,描寫人們走向成年時,因野心、欲望、自私自利的盤算引起的沖突。③巴黎生活場景:19部,描寫人心的衰老、腐化、惡的欲念代替了一切真誠樸素的感情。④政治生活場景:4部,超越常軌的人物。⑤軍旅生活場景:2部,表現(xiàn)風云激蕩,離鄉(xiāng)背井。⑥鄉(xiāng)村生活場景:表現(xiàn)秩序、道德原則。三、人物再現(xiàn)手法:人物再現(xiàn)手法是巴爾扎克的一大創(chuàng)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人物再現(xiàn)有多種形式:1.小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現(xiàn)過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說中反映他們的不同經(jīng)歷,最后構成這個人物的完整形象。這是一種主要的再現(xiàn)手法。2.通過小說人物的敘述,說明小說所發(fā)生的事在社會上屢見不鮮,而這些事例都散見于其他小說之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都一一排列出來。 3.并列出同一階層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說人物的性格作一對比,而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說中出現(xiàn)的。四、人間喜劇的內(nèi)容① 貴族階級衰亡史② 資產(chǎn)階級發(fā)家史③ 金錢罪惡史理解分析:《高老頭》中 三史 描寫1.巴爾扎克描寫的 三史 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在世界文學史上,沒有哪個作家達到這樣高度的成就,編年史模式是巴爾扎克的首創(chuàng),一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2.這 三史 ,在巴爾扎克的小說中是交織在一起的,不僅在一系列小說中形成其歷史軌跡,而且在同一部小說中也表現(xiàn)出 三史 的圖畫和歷史場景。3.例如《高老頭》。鮑賽昂子爵夫人的故事就是貴族沒落衰亡的寫照,她舉行告別宴會,退出了巴黎上流社會;拉斯蒂涅和伏脫冷的故事是資產(chǎn)階級發(fā)家上爬的寫照。高老頭被女兒拋棄的故事是金錢罪惡的寫照;巴爾扎克把 三史 交織在一起,顯示了編年史模式的深刻豐富的內(nèi)容和恢弘的氣勢。第四節(jié) 狄更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 1870)是十九世紀前期和維多利亞時代前期的英國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世界意義,被稱為偉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說家。一、狄更斯的人物模式狄更斯筆下的人物幾乎都屬扁平型。 佛斯特《小說面面觀》第58 頁佛斯特依據(jù)他對狄更斯人物塑造的分析,提出了他的著名的 圓形 人物和 扁形 人物的概念。狄更斯以憐憫的感情,夸張地表現(xiàn)無數(shù)小人物的善良天性,由此形成了他的獨具特點的人物模式。狄更斯人物模式簡表可教化的孤兒善良的怪人自我犧牲的吉神兇狠的惡棍大衛(wèi)愛彌麗海穆奧列佛匹普貝西密考伯卡爾登博芬恩卡托爾狄克艾妮斯小耐兒西絲莫斯東希普董貝奎爾普、弗雷特葛擂硬、龐德貝拉爾夫、尼可爾貝賴德胡德侯爵兄弟1、可教化的孤兒可教化的孤兒是指狄更斯小說中的一系列迷惘兒童形象,他們孤苦無靠,或是私生子,或是從小失去父母,在黑暗的社會中受盡苦難,或是寄人籬下被人欺壓,或是被壞人勾引,陷入罪惡中。這些孤兒形象總是與犯罪相連,但他們善良的天性未滅,一旦被善人相助,總是被道德感化,成為惹人喜愛的赤子和受人尊敬的青年。大衛(wèi) 科波菲爾(《大衛(wèi) 科波菲爾》)、奧列佛(《奧列佛 退斯特》,又名《霧都孤兒》)等,就屬于這類人物。2、善良的怪人狄更斯在刻畫他的怪人時,他以滑稽的形式來描寫這些具有可笑怪癖,但天性善良,品德美好的正面人物,揭示他們的善良仁慈和美好的品德。如密考伯、大衛(wèi)的姨婆等。3、自我犧牲的 吉神她們是狄更斯筆下的一群理想女性,富有自我犧牲精神,是崇高道德的化身。這類人物有艾妮斯(《大衛(wèi) 科波菲爾》)、小杜麗(《小杜麗》)、西絲(《艱難時世》)、小耐兒(《老古玩店》)等。作者刻畫她們的共同品德是善良、美麗,像天使一樣純潔,永遠指導著人們的心靈向善向美。4、兇狠的惡棍他們是喪盡天良的流氓、無賴、騙子和各種壞蛋,這類人物有摩德斯通、希普(《大衛(wèi) 科波菲爾》)、董貝(《董貝父子》)、奎爾普、弗雷特(《老古玩店》)、葛雷硬、龐德貝(《艱難時世》)、拉爾夫、尼可爾貝(《尼古拉斯 尼可爾貝》)、侯爵兄弟(《雙城記》)、賴德胡德(《我們共同的朋友》)等。作者刻畫他們的共同特征是狠毒、兇殘,六親不認,無惡不作。二、狄更斯溫厚的幽默喜劇手法塑造喜劇人物重復描寫三、溫和的人道主義溫情 大團圓結感傷 傷感的情調(diào),溫情的過分流露說教 人道主義的善良動機,道德正義,抽象理想行善 從基督仁愛出發(fā),主張行善,勿以暴力抗惡四、狄更斯的倫敦1、狄更斯創(chuàng)作的倫敦背景簡表小說名倫敦背景匹克威克外傳(1837)倫敦債務人監(jiān)獄奧列佛 退斯特(1838)倫敦的賊窩老古玩店(1841)倫敦街道馬丁 朱述爾維特(1844)倫敦商業(yè)的店鋪董貝父子(1848)倫敦金融商業(yè)中心區(qū)大衛(wèi) 科波菲爾(1850)倫敦城區(qū)荒涼山莊(1853)倫敦東頭富人區(qū)幽靜的街道, 孤獨者湯姆 地區(qū)的荒涼雙城記(1859)倫敦城區(qū)遠大前程(1861)倫敦城區(qū)我們共同的朋友(1865)倫敦港口的小酒館小杜麗倫敦債務人監(jiān)獄2、城市象征大霧 骯臟、罪惡與窒息人性的城市社會泰晤士河 死亡與新生垃圾 工業(yè)化、貧富兩極監(jiān)獄 城市貧困的標志高等法院 法律的不合理,神秘的、邪惡的性質(zhì)

軍隊文職崗位能力指導:數(shù)量關系復習四步走

軍隊文職招聘數(shù)量關系,雖然題量相對較少,卻成為了拉開分數(shù)的關鍵所在。可是,即便如此重要,為何成為眾多考生放棄的第一選擇?第一點原因:大部分考生數(shù)學基礎薄弱,據(jù)統(tǒng)計,70%的學生建議高考取消數(shù)學,由此可見一斑。第二點原因:考生在復習時,找不到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導致投入和產(chǎn)出相差甚遠。那么,究竟怎樣科學合理的復習,才能夠事半功倍呢?專家在此展開分析。第一步,仔細研讀近5年試題,對題量、題型、解題方法、難易程度等方面進行整理歸納。通過整理歸納,梳理出重點題型、解題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如??嫉念}型有計算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排列組合問題、概率問題、幾何問題等。第二步,系統(tǒng)學習常用的解題方法及技巧。由于方法和技巧是思維性的,而且能夠解決很多種題型,因此建議先掌握重點的方法及技巧,既能夠快速提升,又能夠增強自信。常用的方法及技巧有以下幾種,建議考生提前學習:整除思想、特值思想、比例思想、盈虧思想、分類分步思想等。第三步,結合已掌握的解題方法及技巧,系統(tǒng)復習重點題型,在復習的過程中,也要進行篩選,選出自己的相對擅長題型,進行重點學習,做到對于此類題型的辨析、分類、求解一以貫之,熟能生巧。同時,要想事半功倍,真正的醍醐灌頂,必須要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例如,行程問題和工程問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利潤問題和濃度問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數(shù)學公式和資料分析公式的聯(lián)系等。第四步,計時實戰(zhàn)。這一步,千萬不能心急,要通過大量的練習,逐步縮短計時時間。建議開始階段,按照每題兩分鐘的時間計時。第二個階段,按照每題一分半計時。第三個階段,按照每題一分鐘計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扎實的走好每一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學習數(shù)量關系更是如此,一口吃個胖子是不現(xiàn)實的。在此建議,復習時按照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定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