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教育學政治知識點736-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9-05-04 14:10:153. 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灌輸?shù)脑瓌t。(1)列寧關于灌輸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新時期堅持列寧灌輸理論的意義。4. 思想政治教育與物質利益相結合的原則。(1)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利益相結合原則的意義?(2)怎樣劃清物質利益原則與 一切向錢看 的界線?(3)全面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質利益原則的關系。5. 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6.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7. 精神鼓勵與物質利益相結合的原則。8. 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9. 身教與言教相結合的原則。10. 表揚與批評相結合,以表揚為主的原則。(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施方法1. 說理教育法。2. 情感教育法。3. 榜樣示范法。4. 自我教育法。5. 心理咨詢法。6. 讀書指導法。7. 對話教育法。8. 逆反心理消除法。(九)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1.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特點及意義。2.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標準及原則。3.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可行性和指標體系。4. 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的具體方法。(十)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1. 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特點與作用。2. 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3. 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十一)思想政治教育領導與管理1. 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體制。2.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管理。五、政治學專題(一)緒論1. 政治學的研究對象。2. 政治學的歷史發(fā)展。3.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和意義。(二)國家與階級1. 國家的起源。2. 國家的本質與職能。3. 國家的消亡。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政治社會化的含義-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20:24:40一、政治社會化的含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通過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方式以社會政治生活產生著強大而持久的影響。但政治文化并不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某種既定政治文化和政治環(huán)境下通過政治實踐而逐步形成的。這種通過政治實踐逐步獲得或形成特有政治文化的過程,就是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 一詞源于 社會化 。 社會化 是社會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人們通過社會互動,形成人的社會屬性,實現(xiàn)人的社會生活,促使和保持社會的一致性的過程。政治社會化是指在社會政治實踐中,通過個人與社會的互動,使社會成員由 自然人 變成 政治人 的過程。對社會成員如何由 自然人 變成 政治人 ,古代東西方政治思想家早就進行過探討,并提出要通過自我修養(yǎng)和政治教化兩條途徑實現(xiàn)這一轉化的主張。雖然自古代人們就開始探討政治社會化問題,但當時并未出現(xiàn)政治社會化這一概念,而且當時的探討也是不系統(tǒng)的、膚淺的。只是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著對政治文化的探討,西方學者才正式提出 政治社會化 這一概念,并將它作為現(xiàn)代政治學的一個重要領域進行研究。由于研究問題的出發(fā)點和角度不同,中外不同學者對政治社會化概念的界定也不盡相同。大致說來,主要有以下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學習政治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如邁克爾 羅斯金等人認為, 政治社會化就是對政治態(tài)度和社會習性的學習 (〔美〕邁克爾 羅斯金等著:《政治科學》(第6版),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頁。)。我國學者徐大同先生也認為, 所謂政治社會化,就是人們通過多種社會渠道,如家庭、學校、社會的各種傳媒工具而培育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觀念等 (馬德普主編:《中西政治文化論叢》(第1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頁。)。第二種觀點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塑造其成員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識的過程。如格林斯泰因認為, 政治社會化是正式負責教育的機構有目的地對于政治意識、政治價值和政治習慣的灌輸 (《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第14卷,英文版,第551頁。)。第三種觀點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傳遞和延續(xù)過程。如阿爾蒙德和鮑威爾就認為, 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維持和改變的過程 (〔美〕阿爾蒙德、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頁。)。我國學者王惠巖先生也認為, 政治社會化是指一個社會中的政治文化通過某種方式得以傳播、普及和延續(xù)的過程 (王惠巖主編:《政治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8頁。)。上述觀點各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政治社會化的內涵,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們傾向于第三種觀點。因為政治社會化過程,實際上是兩個運動過程的辯證統(tǒng)一。一方面,對于政治體系中的個體成員來說,政治社會化是社會成員通過教育和其他途徑,形成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進而形成政治人格,成為政治人的過程。另一方面,對于政治體系來說,政治社會化又是政治體系塑造其成員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過程,是社會統(tǒng)治階級借助于社會公共權力,通過各種途徑把本階級的政治文化傳播到全體社會成員使之成為社會共同政治文化的過程。很顯然,這兩個過程的主體和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將政治社會化定義為上述某一方面是不科學的。相反,把政治社會化界定為政治文化的形成、維持和改變過程,倒能兼顧上述兩方面的內涵。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政治文化中的理性因素-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15:23:05政治文化中的理性與非理性因素政治學作為一門近代才從西方引入的學科,自然要打上西方文化的鮮明印記,其中之一便是近代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作為自然人的政治主體都是非理性的,其心理和思想都是非理性的、自由的,當他們的心理和思想外化到言論,理性的因素明顯增多,當外化為行為時,絕大部分就變成了理性人。因此, 理性人 的假設只是從外部,或從人的行為方面進行觀察的結果。作為組織的政治主體從一開始就是理性的,雖然人的非理性因素在組織中也有多種表現(xiàn)?,F(xiàn)代政治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被傳統(tǒng)政治學所忽略的政治主體的非理性問題。所謂政治主體,就是自然人以及由不同的自然人所組成的各種人群。所以,政治學對政治主體的研究不能離開對人和人性的理解。近代文化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將人定義為 理性的動物 ,這本身并不算錯誤,因為我們確實不好說動物也有理性,但是這種說法只是從外部觀察的結果。英國政治學家沃拉斯對政治中的非理性因素進行過深入的思考, 要研究政治中的人性,首先必須克服政治學傳統(tǒng)以及一般人的心理習慣所產生的那種 唯理智論 。 (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P2) 唯理智論的政治思想家們常常不僅假定政治行為必然是對手段和目的進行推理的結果,而且還假定一切推理都屬于同一 理性 類型。 在川流不息的心智經歷中,要嚴格區(qū)別理性推理和非理性推理是很困難的,但是人據(jù)以形成其政治見解的多半無意識過程是非理性的,這一點卻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可以信賴非理性推理, 經驗主義的政治藝術主要在于通過故意利用下意識的非理性推理來制造輿論。 (同上,P4-5) 政治行為和沖動是人性與其環(huán)境接觸的產物。 政治沖動不僅僅是對手段和目的進行考慮后所做出的理智推理, 只要留意一下諸如個人喜愛、恐懼、嘲笑、財產欲等沖動在政治中的作用,就可以明白了。 (同上,P3)人究竟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是一個哲學問題。作為自然人的政治主體的非理性必然要反映到社會明顯的差異是理性化的程度不一樣。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政治的性質與核心問題-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1-30 23:09:12政治的性質與核心問題1.1.1 政治的分析單位1. 以個人為分析單位的政治觀(1)政治學中的古典自由主義:古典自由主義政治觀第一, 個人在價值維度上是崇高的。第二, 個人在分析維度上是理性和能動的。(2)古典自由主義的政治觀主要內容第一,對政治必然性的認識。第二,個人與社會本位觀。第三,政府合法性的來源。第四,消極政治觀。第五,對權力的制約。第六,公域與私域的區(qū)分。2. 以團體為分析單位的政治觀:古典多元主義(1)古典自由主義政治學理論特點是規(guī)范性,與多元主義理論特點是經驗性(2)多元主義的基本觀點多元主義可以被視為一種特定形式的政治結構,它將全體社會成員置于一個強大的體制化網絡(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這一體制化網絡由聯(lián)結公民和精英的社會組織編織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為可能。3. 以階級為分析單位的政治觀:馬克思階級理論(1)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第一,國體與政體的區(qū)分可以說是階級分析方法的特定產物。第二,強調斗爭與暴力。(2)影響選擇政治學研究分析單位的因素第一,如何選擇分析單位與所要研究的問題的性質有關,在這一意義上,它有一定的客觀性。第二,問題意識的產生又與研究者的價值立場、態(tài)度情感甚至意識形態(tài)傾向密切相關。1.1.2 政治的范圍1. 政府政治觀所謂 政府政治觀 是一種狹義的政治觀,它主張政治只與國家有關(what concerns the state),是政府管理的一種藝術。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機構及其官員,或者更廣泛地說,是研究政府權威的行使。2.非政府政治觀非政府政治學(nongovernmental politics)主要指對政黨和利益集團的研究。3. 廣義政治觀政治居于所有社會集體活動 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公共的與私人的 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類集團、機構和社會中。4.公域與私域區(qū)分的兩種不同形式1.1.3 政治與行政的分化第一階段:政黨分肥制 (spoils system):1829年杰克遜就任美國總統(tǒng),鼓吹 勝利品屬于勝利者 。在官職領域推行 民主 的做法,由在選舉中取勝的政黨從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選官員。政治與行政二分法 的理念:美國國會1883年通過《彭德爾頓法案》,在聯(lián)邦政府推行公務員制度。新的人事制度將公務人員區(qū)分為政務官與事務官,前者隨政黨選舉結果的進退而進退,后者按照文官制度的有關法律進行管理。作為政治方面的保障,文官被要求在政治上采取中立的態(tài)度。第二階段: 政治與行政二分法1.2 政治的核心概念與核心問題1.2.1 作為政治核心概念的權力通常而言,政治學中的power(權力)指涉主體間關系,是主體在社會關系中實現(xiàn)某一既定目標或達致某一結果的能力。權力的三面性:權力的第一面 著眼于決策的權力。權力的第二面 議題設置 或 不決策 。權力的第三面 思想控制 或 偏好型塑 。1.2.2 政治的核心問題權力的合法性基礎與權力的制約結構最為重要,因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則,后者體現(xiàn)了憲政的基本精神,它們一起構成了政治或政治學的核心問題。1.權力的合法性基礎:盧梭: 即使是最強者也決不會強得足以永遠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強力轉化為權利,把服從轉化為義務。薩托利: 權力屬于人民建立了一條有關權力來源和權力合法性的原則。它意味著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權力,只有表達人民意志的權力,只有以某種得以表達的基本共識為基礎的權力,才是正當?shù)臋嗔Α?.權力的制約奠定現(xiàn)代分權制度基礎的是洛克和孟德斯鳩的近代分權學說:憲政對權力的制約既包括對少數(shù)人行使權力的制約,也包括對多數(shù)人行使權力的制約。一句話,對權力都要進行制約,無論是誰的權力,或什么樣的權力。如何在制度結構層面制約權力?第一,政府機構之間的分權應如何進行?第二,分立的權力部門如何才能實現(xiàn)制約?第三,這種制約如何才能實現(xiàn)平衡,而不是導致僵局或失衡?在權力制約問題上,我們有必要區(qū)分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一是權力制約;第二是權力制約的具體制度安排。前者是對人類政治共同體普遍有效的基本原則,后者則需要根據(jù)本國國情尋找合適的制約方式,不能把某種特定的權力制約方式與權力制約本身簡單地等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