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崗位能力資料分析技巧:會用公式是關鍵
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崗位能力資料分析題目中很多題目都要用到公式解答,我們做題,除了要記住公式,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選擇合適的公式。 題目不會沒關系,會用公式是關鍵,兩期比重公式是比重類公式中較為復雜的一種,考試中經常用到。今天紅師教育集團阿信老師就給大家分享資料分析中常用的兩期比重相關公式。 (七)兩期比重相關公式 (1)兩期比重=。其中現期量部分值為A,部分值增長率為a%,現期量整體值為B,整體量增長率為b%。 (2)公式推導。 兩期比重=現期比重-基期比重= (3)使用方法。在軍隊文職人員招聘中,計算兩期比重具體差值比較復雜,考察的不多,一般多是用在比較大小上。一定小于(a%-b%)的絕對值。
2016年該市本級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億元,比上年增支億元,增長。 (材料節(jié)選)
2020軍隊文職常識什么是古田會議
一、簡介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召開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因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史稱為古田會議。古田會議決議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和解決了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無產階級政黨的一系列問題,開辟了思想建黨的成功之路,形成了黨的建設獨特的政治優(yōu)勢。古田會議決議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和解決了黨指揮槍等軍隊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開辟了新型人民軍隊政治建軍的成功之路,鑄造了人民軍隊的軍魂,奠定了中特色軍事制度的堅實基礎。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fā)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qū)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yōu)勢。 古田會議精神包括思想上建黨、政治上建軍,建立新型軍隊,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
大會經過討論,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約三萬余字的八個決議案,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十一人為中共紅四軍前委委員,毛澤東重新當選為書記。 2.會議所通過的決議案明確規(guī)定了紅軍的性質,指出中的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這個軍隊必須是服從于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服務于人民革命斗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工具。 3.決議案著重強調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并從紅四軍黨組織的實際出發(fā),全面地指出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其糾正的辦法。決議案在著重強調黨的思想建設的同時,又指出必須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反對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等錯誤傾向;
4.古田會議總結了紅四軍成立以來軍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guī)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共產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反對以任何借口削弱共產黨對紅軍的領導,必須使共產黨成為軍隊中的堅強領導和團結核心。古田會議決議指出:中的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明確地規(guī)定了政治工作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意義 古田會議解決了黨和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問題,是中建設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8年軍隊文職考試數量關系是你崗位能力拿高分的關鍵
近三年的軍隊文職人員招聘中,省部級數量關系有15道題,地市級有10道題。很多同學都會覺得數量關系難度較高,很難在短時間內搞定,習慣性地把數量放后面做,結果前面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經歷,到數量就慌亂了,隨便一選正確率就不能保證了,于是同學們常常問我:高老師你就告訴我數量到底是選B還是選D?可想而知同學們也是被數量折磨的不行了。 然而,數量千萬不能放棄,試想別人的劣勢卻是你的優(yōu)勢,崗位能力分數是不就能高出別人一大截呢?數量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難,今天我們就來系統(tǒng)地分析一下,先來看看軍隊文職人員招聘題型分布情況: 圖1:近三年軍隊文職人員招聘省部級試卷數量關系題型分布 圖2:近三年軍隊文職人員招聘地市級試卷數量關系題型分布 通過以上兩個柱狀圖不難發(fā)現,近年來軍隊文職人員招聘高頻題型有函數圖像、工程問題、排列組合、方程問題、幾何問題和時間問題,在備考時間不太充分的情況下,大家可以重點突破這幾個題型,做到有的放矢。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2-2720:30:30第一章新聞活動第一節(jié)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一、新聞傳遞途徑的普遍性|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網絡新聞事業(yè)|二、新聞需求的普遍性|任何國家、任何階級、任何行業(yè)、任何組織、任何個人,都需要獲取一定的新聞,才能夠在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第二節(jié)新聞活動是人類求生存圖發(fā)展的需要一、人類原始形態(tài)的新聞傳播活動新聞是一種信息傳播,它是在人類社會性的勞動實踐中產生的。信息傳播活動起源于原始社會。人類最早的新聞現象,只是人與人之間簡單的信息傳遞。新聞傳播活動的發(fā)展的基本條件:社會對信息的客觀需求;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能夠為新聞傳播活動提供什么樣的物質手段。滿足當時社會需要的比較低級的傳播方式:口頭傳播、信號傳播、符號傳播。文字傳播的產生,極大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與發(fā)展。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擴展了語言傳遞信息的功能。文字傳播至今依然是新聞傳播活動最基本的方式。|客觀世界的變動關系到人類的生存:知曉欲認識世界,呼告欲關注他人生存,人類的知曉欲給呼告欲提供了呼應對象,成為原始新聞傳播的心理互動。|人類的社會性的生產和社會性的生活決定了人類從事新聞活動的需要;|人類從事新聞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客觀世界的變動。|知曉欲和呼告欲是人類生存意志的體現,是新聞媒介產生的直接原因。|二、奴隸社會的新聞活動|與原始社會相比,奴隸社會的生產比過去發(fā)展了。社會有了剩余,有余力來養(yǎng)活一批采集、傳遞新聞(情報)的專職人員(首先是在軍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經濟上)。|三、封建社會的新聞活動|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人們對新聞的需求量比奴隸社會大得多。表現在:|1、中央集權制政府為了維護日常的統(tǒng)治,需要大量新聞信息;|2、農民起義的敵對雙方要了解對方和自己內部的大量新聞(情報)|3、農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為了維護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需要了解一些情況;|4、地主階級為了奴化農民,需要了解一些情況|5、城鄉(xiāng)之間,城鎮(zhèn)行業(yè)之間聯系頻繁,需要大量信息。|總結:變動產生新聞,關系決定需求|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社會對新聞的需求量,新聞的需求量決定人類社會新聞活動的規(guī)模、內容和方式。第三節(jié)新聞活動的渠道一、新聞傳播的渠道1、親身傳播個人對個人的傳播。信息傳播有明確的對象,屬于定向傳播。針對性強,反饋快,但傳播面窄,傳播速度慢,保真度差。言語傳播、文字傳播、體態(tài)語言傳播、信號傳播。2、大眾傳播一個媒介面向全社會傳播信息。沒有明確的傳播對象,屬于無定向傳播。傳播速度快,面廣,保真度好,但反饋慢,互動性差。中國有五種媒體、國外有七種(書、雜志、電影)3、群體傳播一個人面對一群人進行傳播。屬于定向和無定向傳播,其長處與不足處于親身傳播和大眾傳播之間。作業(yè)布置:1、為什么說新聞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產物?2、封建社會新聞活動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的歷史背景,與原始社會的新聞活動相比有哪些相同點和發(fā)展。3、新聞活動的渠道有哪些,各自采用的方式、特點、優(yōu)缺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