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歷史學: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2-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20年軍隊文職招聘考試歷史學: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2發(fā)布時間:2019-05-2814:45:47三.新政特點:是在保留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預經濟四.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加速了生產力的恢復②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人民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緩和了階級矛盾,避免了法西斯勢力的上臺,鞏固了資本主義統(tǒng)治。③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繼承和借鑒,標志著資本主義進入了政府大規(guī)模干預經濟的時代。④新政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二戰(zhàn)后當代資本主義發(fā)生的新變化①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市場調節(jié)和政府調節(jié)相結合)②出現(xiàn)了所謂人民資本主義(普通職工也擁有股票)③經營者革命的新趨勢出現(xiàn)(企業(yè)所有者退出經營第一線,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從事經營)④福利國家的出現(xiàn)(普遍和比較完善的社會制度的建立)⑤第三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產業(yè)結構因科技進步和需求結構變化而變化)⑥知識經濟興起(美國出現(xiàn)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經濟增長模式)二.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方式1.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yè)2.制訂指導性經濟計劃3.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以及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jié)社會生產。三.對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認識①這些新變化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與完善②這些新變化并沒有解決它固有的矛盾和問題。
弱變化名詞變格-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111:32:36少數(shù)幾個陽性名詞變格使用弱變化,第二三四格詞尾加-n或-enNGDA大學生derStudentdesStudentendemStudentendenStudenten先生derHerrdesHerrndemHerrndenHerrn講師derDozentdesDozentendemDozentendenDozenten職員derAngestelltedesAngestelltendemAngestelltendenAngestellten人derMenschdesMenschendemMenschendenMenschen生物學家derBiologedesBiologendemBiologendenBiologen同事,同行derKollegedesKollegendemKollegendenKollegen職員,公務員derBeamtedesBeamtendemBeamtendenBeamten4.形容詞變化名詞derDeutsche德國人derVerwandte親戚derPostbeamte郵局職員derJunge男孩derBlinde盲人derUnbekannte不熟悉的人derFremde陌生人5.名詞復數(shù)變化不規(guī)則(略)6.人稱代詞我你他她它我們你們他/她/它們您/您們人稱代詞NichduersieeswirihrsieSieDmirdirihmihrihmunseuchihnenIhnenAmichdichihnsieesunseuchsieSie物主代詞(類ein變化)meindeinseinihrseinunsereuerihrIhr反身代詞DmirdirsichsichsichunseuchsichSichAmichdichsichsichsichunseuchsichSichdu和ihr比較親切、隨和。用于家人、朋友、學生、孩子之間。Sie表示尊稱。*第三人稱和尊稱為sich,其余的反身代詞就是對應的人稱代詞。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兩一、變化-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808:06:34張載提出一物兩體說,認為氣是對立的統(tǒng)一體。由于對立,所以產生變化;由于統(tǒng)一,所以變化神妙不測。他還認為,由對立統(tǒng)一引起的變化有兩種形式,一是顯著的,稱之為變;一是細微的,稱之為化。變與化相互轉化,構成事物的發(fā)展過程。程顥強調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又說:必有對待,生生之本也??隙▽α⑹亲兓母?。程頤強調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認為事物的發(fā)展,達到一定限度,必然轉向反面。朱熹更提出一中有對之說,認為東西、上下、寒暑、晝夜、生死,皆是相反而相對。一便對二,形而上便對形而下。然就一言之,一中又自有對。且如眼前一物,便有背有面,有上有下,有內有外,二又各自為對。他所說的一中之對即是內在矛盾。王夫之以大辨與至密說明一切對立面的相互關系,認為對立面一定是有根本區(qū)別的,可謂大辨;二者又是密切聯(lián)系的,可謂至密。他又指出,兩端的統(tǒng)一是兩者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關系,并非另有一個統(tǒng)一體把兩者結合起來,非合兩而以一為之紐也。(5)、古今、理勢朱熹認為秦漢以后,千五百年之間,堯舜三王周公孔子所傳之道,未嘗一日得于天地之間。陳亮則認為漢唐之君,本領非不宏大開闊,故能以其國與天地并立。明代王廷相提出道有變化的新觀點。他指出,道是氣中之道,氣有變化,是道有變化。他舉例說:揖讓之后為放伐,放伐之后為篡奪,井田壞而阡陌成,封建罷而郡縣設,行于前者不能行于后,宜于眾古者不能宜于今。認為道是因時而變的,肯定了古今制度變化的必然性。王夫之也肯定道是隨時代而改變的,說洪荒無揖讓之道,唐虞無吊伐之道,漢唐無今日之道,則今日無他年之道者多矣。他認為,歷史的發(fā)展過程有其必然的趨勢和內在的規(guī)律。他提出理與勢統(tǒng)一的觀點,認為勢之順者即理之當然者已,只在勢之必然處見理??隙藲v史規(guī)律即在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之中。